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花子赵一 四十 (第1/2页)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养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后妃 皇后: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皇贵妃:敦肃皇贵妃年氏、纯悫皇贵妃耿氏。 妃子:齐妃李氏、谦妃刘氏、宁妃武氏。 嫔:懋嫔宋氏。 贵人:郭贵人、李贵人、安贵人、海贵人、张贵人、老贵人(存在争议,一说康熙帝嫔妃)。 常在:那常在、李常在、春常在、高常在、常常在、顾常在、吉常在。 答应、格格、官女子:苏答应、英答应、汪答应、德答应、伊格格、张格格、云惠。 子女 皇子 长子:爱新觉罗·弘晖(1697—1704年),追封端亲王,生母孝敬宪皇后。 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弘昐(1697—1699年),生母齐妃。 次子:爱新觉罗·弘昀(1700—1710年),生母齐妃。 三子:爱新觉罗·弘时(1704—1727年),生母齐妃。 四子: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即清高宗乾隆帝,初封宝亲王,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五子:爱新觉罗·弘昼(1712—1770年),和恭亲王,生母纯悫皇贵妃。 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宜(1720—1721年),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惠(1721—1728年),追封怀亲王,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沛(1723年),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六子:爱新觉罗·弘曕(1733—1765年),果恭郡王,生母谦妃。 公主 公主(无封号):1694年生,生母懋嫔。 和硕怀恪公主(追封),(1695—1717年)生母齐妃,额驸那拉·星德。 公主(无封号):1706年生,生母懋嫔。 公主(无封号):(1715—1717年),生母敦肃皇贵妃。 养女 和硕淑慎公主(1708—1784年),生父理密亲王胤礽,生母侧福晋唐氏,额驸博尔济吉特·观音保。 和硕和惠公主(1714—1731年),生父怡贤亲王胤祥,生母嫡福晋兆佳氏,额驸博尔济吉特·多尔济塞布腾。 和硕端柔公主(1714—1754年),生父庄恪亲王胤禄,生母嫡福晋郭络罗氏,额驸博尔济吉特·齐默特多尔济。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弘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弘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弘历在位期间,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文字狱之风比康熙、雍正时期更加严酷。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康熙五十年(1711年),弘历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弘历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 康熙六十年(1721年),据说康熙帝在雍亲王府就是后来的雍和宫第一次见到了孙子弘历,当时弘历十岁,祖父康熙见而惊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锦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皇帝“再期忌辰”,弘历第二次“祭景陵”。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赐成大婚,与出身满洲名门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富察氏结为夫妻,居紫禁城西二所(弘历即位后改名为重华宫)。是年,三阿哥弘时因放纵不谨,削宗籍。 雍正八年(1730年),嫡子永琏生,雍正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