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芬芳_花子赵一 四十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花子赵一 四十九 (第2/2页)

务和太平军的对策早有考虑,立即回奏:“粤匪既灭,夷人自驯,内顺外安,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安内、攘外的次第与方法的决策,本来是朝廷的事,咸丰帝竟然谋及并非疆吏的地方官员,是否病极乱投医?其时清朝的形势确实是危机重重,太平军和捻军已搞得清朝焦头烂额,第二次鸦片战争也在进行。就是这种形势逼着咸丰帝君臣再次思考安内攘夷的战略大计,所以才在召见中谋及地方官员,并且坚定了他们先安内后攘夷的方针。

    签订条约

    咸丰四年(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改《南京条约》等要求,遭到清廷拒绝。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美、法、俄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当时清军的防御重点在大沽口,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进而攻占大沽口。英法联军随即攻占天津,并向北京进犯。咸丰帝派钦差大臣往通州和。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被焚掠。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欣留京议和。奕欣代表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了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

    亲属成员

    父母

    父亲: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即道光帝

    母亲: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后妃

    皇后

    孝德显皇后(1831年-1850年),咸丰帝为皇子时的嫡福晋,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1850年1月24日)逝世,无子女。

    孝贞显皇后(1837年-1881年),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光绪七年(1881年)暴崩,死因成谜,葬于定东陵。

    孝钦显皇后(1835年-1908年),即慈禧太后,名杏贞,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崩逝后,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崩逝,葬于定东陵。

    皇贵妃

    庄静皇贵妃(1837年-1890年),他他拉氏,初封“丽贵人“。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卒,时年五十有四,谥曰庄静皇贵妃。葬于定陵妃园寝。

    端恪皇贵妃(1844年-1910年)佟佳氏,宣统二年逝世,谥号为端恪皇贵妃。

    贵妃

    玫贵妃(1835年-1890年),徐佳氏,咸丰八年二月初五生皇二子悯郡王,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八逝世。

    婉贵妃(1837-1894.5.17),索绰络氏,光绪二十年(1894年)五月十七日崩逝,终年约五十七岁。

    妃

    璷妃那拉氏,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十日生。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逝世,葬于定陵妃园寝。

    禧妃(?-1877年)察哈喇氏,光绪三年五月十六日卒。

    吉妃王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逝世,葬于定陵妃园寝。

    庆妃(1840年-1885年)张氏,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月初一日生,光绪十一年(1885年)五月初三日逝世,享年四十六岁。

    嫔

    云嫔武佳氏,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

    容嫔伊尔根觉罗氏,同治八年五月十二日卒,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奉安。

    璹嫔那拉氏,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卒,光绪元年三月十二日奉安。

    玉嫔那拉氏,同治元年十一月十六日卒,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

    常在

    玶常在伊尔根觉罗氏,咸丰六年七月十五日卒,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

    瑃常在,名氏未知。咸丰九年正月初四日卒。正月十五日彩棺奉移暂安。

    鑫常在,名氏未知。咸丰九年五月初六卒,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奉安。

    子女

    长女荣安固伦公主,咸丰五年(1855年)五月生,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病死。年仅22岁。

    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

    次子悯郡王,生于咸丰八年(1858年)二月初五,出生当日就死了,未命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