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心贼 三 (第2/2页)
918年10月10日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钱能训:1918年12月20日 龚心湛:1919年6月13日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靳云鹏:1919年9月24日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靳云鹏:1919年11月5日5月14日请辞,7月2日奉准免职 萨镇冰:1920年5月4日海军总长代理总理 靳云鹏:1920年8月9日 靳云鹏:1921年5月10日 颜惠庆:1921年12月18日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梁士诒:1921年12月24日1月25日请假出京,5月5日被免职 颜惠庆:1922年1月25日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周自齐:1922年4月8日教育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颜惠庆:1922年6月11日7月31日请假出京,8月5日辞职 王宠惠:1922年7月31日司法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唐绍仪:1922年8月5日 王宠惠:1922年9月19日 汪大燮:1922年11月29日 王正廷:1922年12月11日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张绍曾:1923年1月4日 高凌蔚:1923年6月14日摄政内阁总理 高凌蔚:1923年10月12日 孙宝琦:1924年1月10日 顾维钧:1924年7月2日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颜惠庆:1924年9月14日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黄郛:1924年10月30日摄政内阁总理,教育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段祺瑞:1924年11月24日临时执政 许世英:1925年12月26日 贾德耀:1926年2月15日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贾德耀:1926年3月4日 胡惟德:1926年4月20日内阁摄行临时执政职,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颜惠庆:1926年5月13日 杜锡珪:1926年6月23日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顾维钧:1926年10月5日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顾维钧:1927年1月11日 胡惟德:1927年6月16日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潘复:1927年6月20日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民营企业、华资银行大规模兴起,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后的一段时间,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国内工业增长迅速。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领域主要集中在轻工业上,尤其是棉纺织业、面粉业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奠定了近代中国乃至解放初的一段时期内国内产业的基本格局。 1912年至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如《暂行工厂通则》、《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这些法令和条例尽管大多仍停留在纸面上,但毕竟意味着中国资本主义得到了合法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这一时期民族资本工业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轻工业上,特别是纺织业和面粉业上。 以纺织业为例,从1914年到1922年,新设纱厂49家,布厂5家,纱锭由1914年的54万枚增加150万枚,布机由2300台增加到6767台。面粉业方面,1914年到1921年,新设面粉厂127家。缫丝厂则由1911年的260家增加到1917年的460家。除了轻工业以外,重工业也有一定发展,但数量不大,规模较小。新开办的民营煤矿有13个,铁厂有2家。上海一地的民族资本机器工厂,由1914年的91家增加到1924年的284家。从洋务运动到1911年,中国资本总额为1.3亿元,而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到1918年,新增资本就达到了1.3至1.4亿元。1912-1928年,新设银行多达313家,1920年实存银行103家,实收资本总额8808万元,1925年实存158家,实收资本总额达到16914万元。从1913年到1920年间,民营工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1.90%,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国营工业资本(3.44%)和外国工业资本(4.82%)的增长速度。一直到2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势头持续不衰。 不过这一时期的官僚资本主要是接办清廷创办的企业,自己设立的很少。军事工业主要是从清廷手中接收过来的十几个机器局,但这些工厂多半处于半停顿状态,没有什么大发展;民用企业也是如此。由于军阀连年混战,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靠借债度日,就当时官僚资本经营的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29家民用企业,总设立资本也只3200万元,大多经营不良,最后多半归于商办或停办。由于连年的内战,北洋政府时期的军费开支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数目,北洋政府存在的16年间,全国军费开支24亿,相当于1860至1937年工业建设积累的2.5倍,这还不包括战争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至北伐战争后期,军费支出约达三亿八千万元,而政府的全部收入不过四亿五千万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