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芬芳_偷心贼 二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偷心贼 二十三 (第2/3页)

统二年(1910年),唐绍仪被任命为邮传部尚书,不久即辞职。

    南北议和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十月十三日(12月3日),革命党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21条,意在监督临时总统的个人权力。十月十七日(12月7日),黎元洪提议由伍廷芳为革命党一方代表率代表团,拟与时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谈和。为议和,袁世凯再次启用唐绍仪,与民军全权代表伍廷芳举行议和谈判。次日,唐绍仪作为袁世凯的和谈全权代表前往汉口。出发前,袁世凯交代唐绍仪:“应避免战争,恢复秩序为原则,旨在避免国家分裂。至于君主制度,万万不可变更”。袁世凯授意唐绍仪除了“民主”二字,任何条件都可以让步。但有唐绍仪心怀“共和理想”,他的议和的指导思想是“清廷不足保全,而共和应当推动”。袁世凯的幕僚写信给《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唐绍仪昨天晚上在铁路卧车四号房中剪了辫子。”作为朝廷命官的唐绍仪不着官服,而是一身西人装束,抵达上海。和他形成对照,前来迎接他的伍廷芳,却还穿着中式长袍。

    从十月二十八日至十一月十二日(12月18日-31日),唐绍仪和伍廷芳共进行了五次谈判,涉及停战、政体、国民会议等重大问题。达成在湖北、陕西、安徽、江苏、奉天等地的停战协定。谈判的核心问题实际是中国该实行君主立宪制还是民主共和制。伍廷芳在第二次会议上明确表示:“民军主张共和立宪”。唐绍仪此时完全没理会袁世凯交代的方针:“共和立宪,我等由北京来者,无反对之意向。”在唐绍仪看来,此时谈的不是要不要共和,而是怎样和平达到共和。唐绍仪随后继续与伍廷芳秘密磋商关于清帝退位的优待办法,以及孙中山的辞职和由袁世凯继任的各项问题。

    然而,孙中山的回国给谈判带来了变数,独立各省成立了临时政府,共举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对南方提出的如他“赞成共和,当举为大总统”的许诺产生了怀疑,一怒之下,宣布之前唐绍仪与伍廷芳议定的条款一律不算数。唐绍仪辞职,袁世凯批准,自己靠电报和伍廷芳谈判。唐绍仪被撤去议和代表资格后,并未立即被调返北京。袁世凯扬言“直接电商”,实际仍由唐绍仪经办。唐绍仪在和谈中未尽袁世凯之意,并劝袁世凯迎遂南方之意将谈判地点设于上海,以清廷不足保全,而共和应当推动为自己参加议和的指导思想。唐绍仪在议和过程中坚持“拥袁共和”的方针,对南方作出了很大的让步。由于南北双方代表共同努力,终于达成了确定共和体制、优待清室、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的协议。袁世凯只是通过撤掉唐绍仪给南方以压力,他想确保取消帝制后保证自己坐上大总统的宝座,同时又不敢推翻协议。在最终得到孙中山让位的许诺之下,南北议和最终形成的清帝退位、举袁世凯为大总统的结局,实际仍是唐绍仪和伍廷芳协议中的本质内容。

    入会组阁

    唐绍仪少年留美,已接受民主共和思想的熏陶。经过南北议和与孙中山接触,唐绍仪的思想立场更向民主共和方面转变。民国元年(1912年)3月23日,唐绍仪出任内阁国务总理后,认为“孙中山的思想,袁世凯的实力”是中国统一的发展基础。一周后,在黄兴、蔡元培的介绍下,唐绍仪加入了同盟会。他由黄兴、蔡元培介绍,并由孙中山监誓,加入了同盟会。当酝酿新政府总理人选时,唐得到革命人和袁世凯的推选及任命,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于民国元年(1912年)3月25日到南京内阁,4月迁往北京。唐绍仪出任总理之初,本抱有极大的政治抱负。他挑选宋教仁、蔡元培、陈其美等同盟会骨干成员入阁、担任农林、教育、工商总长,使同盟会会员在政府中占据多数,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唐绍仪勤于公务,注重办事效率,使政府呈现一派新气象。

    但是袁世凯大权独揽,对唐绍仪推行责任内阁制、事事都遵守约法等做法甚为不满,在用人、财政、遵守《临时约法》规定的总理附署权等问题上,两人的裂痕加深。唐绍仪主张民国用人,务贵新不贵旧,拒绝袁系赵秉钧(为内阁内务总长)私自安排北洋旧人入阁,赵秉钧竟以辞职威胁。在筹款方面,唐绍仪拒绝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提出监督中国财政的无理要求,引起了袁世凯和财政总长及四国银行团的合伙攻击。王芝祥督直事件最终导致了二人分道扬镳。6月初,直隶省议会选举王芝祥(适加入同盟会)为直隶都督,袁世凯不予承认,并抛开总理附署权,公布另任命令。唐绍仪见《临时约法》已遭到破坏,彻悟袁世凯种种行为,存心欺骗民党,遂于6月15日愤而提出辞呈。

    此后,唐绍仪寓居上海数年,与人集资创办金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但他仍密切关注着政治舞台。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唐绍仪予以强烈的谴责,并拒绝袁世凯拉拢其复任北洋政府总理。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复辟,唐绍仪与蔡元培、汪精卫联名致电,警告袁世凯取消帝制野心,并辞职以谢天下。护国军兴起后,唐绍仪再次致电袁世凯,劝其退位。

    (注:第一次唐绍仪内阁:成立于民国元年(1912年)3月13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立后的第一个内阁,也是袁世凯担任大总统时期的第一个内阁。第二次唐绍仪内阁:成立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8月5日,结束于同年9月19日。国务总理唐绍仪并没有到任)

    南下革命

    民国五年(1916年)5月,段祺瑞组阁,以唐绍仪为外交总长。9月17日抵达北京就任,9月25日遭到督军团的通电反对,于是于9月29日辞职。同年6月,袁世凯暴毙。黎元洪继任总统,但皖系军阀段祺瑞大权在握。唐绍仪顿觉中国又有了希望,希望就在于孙中山能够成为领袖,领导人民走民主的道路。他力主恢复旧约法和国会,站在孙中山革命派的立场上,多次拒绝北洋军阀的拉拢。。

    民国六年(1917年)8月,唐绍仪南下参加护法运动。9月17日,孙中山就任军政府的大元帅,并任命他为财政部长,但他始终未就任。

    民国七年(1918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