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偷心贼 二十八 (第1/3页)
孙宝琦(1867-1931年),字慕韩,晚年署名孟晋老人。浙江杭州人。晚清至民国时期重臣、外交家。 自幼好学。以父荫任户部主事,后改任候补直隶道员。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随光绪帝至西安。1901年任驻德、澳、法等国使馆随员。1902年7月,升任出使法国大臣。1905年回国,署顺天府尹。1907年4月,出使德意志,筹措讨还青岛事宜。1908年回国,充帮办津浦铁路大臣。1911年任山东巡抚。当年爆发辛亥革命,在山东宣布独立,后又取消独立。1913年9月,任袁世凯北京政府外交总长。1914年2月兼代国务总理。1914年5月辞去国务总理,专任外交总长(次长曹汝霖)。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支持袁世凯中立政策。1915年1月因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辞去外交总长(陆征祥接任),任审计院长。1916年4月任财务总长,6月兼汉冶萍公司董事长。1919年任招商局董事会会长。1920年春任经济调查局总裁(税务督办)。1922年1月任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会长;同年4月任外交部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副会长。 1924年1月15日经总统曹锟提名,国会通过,任国务总理兼任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提出“奉行宪法”、“和平统一”的施政方针。任内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向德国索赔成功。当年7月2日,因与曹锟嫡系财政总长王克敏不和,提出辞职。由外交总长顾维钧代理国务总理。1925年2月被段祺瑞任命淞沪商埠督办;同年8月,被任命为驻苏联大使,未就。1926年任中法大学董事长。1931年2月在上海去世。 履历 清末大臣,晚清外交家,北洋政府第四任代理国务总理。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随光绪帝至西安。翌年任驻德、澳、法等国使馆随员。1902年,升任出使法国大臣。 1905年回国,代理顺天府尹。1907年,任出使德国大臣。1908年回国,充帮办津浦铁路大臣。1911年初,任山东巡抚。 辛亥革命时,于驻法公使任上与庆亲王联姻成为清王朝的红人(事起孙中山赴法开展革命活动,机密文件被叛徒盗取送到孙宝琦处,孙施展手腕,一面送还原件给孙中山向革命党示好,一面又与庆亲王联络向朝廷表忠)。时值山东革命党人纷纷集会,要求山东独立,并推举他为交涉长,但他竭力阻挠和反对。 武昌起义之后,在山东独立实现、并被推为总统(大都督)后,他不久就宣布此系误会,变化无常。他大肆破坏独立,镇压群众,在短短10多天内山东独立即被取消。 1913年9月,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1914年2月,代国务总理。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辞职。1916年,任审计院长。 1916年4月,任财务总长兼盐署督办。6月兼汉冶萍公司及招商局董事长职务。1920年春,任经济调查局总裁。1922年1月,任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会长。同年4月,任外交部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副会长。 1924年1月,任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兼外交委员会委员长,任内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向德国索赔成功。1925年2月,任淞沪商埠督办。1926年任中法大学董事长。 1931年2月在上海去世。 人物事迹 第一个提出立宪的清朝大臣 1902年至1905年,孙宝琦出任驻法公使,后还兼任驻西班牙公使。在欧期间,他用心考察列强政情,参观兵工厂、机器厂,思想日趋维新。1904年,他上书清廷,倡言立宪,成为清朝大臣中第一个明确提出“立宪”的人。 暗中帮助孙中山 其时,有一湖北籍留德学生王发科,因参加兴中会被另一满族留学生以言语威胁。王发科胆小怕事,遂与汤芗铭合谋盗取了孙中山的文件包,内有机密文件和兴中会会员名单。二人如获至宝,交至驻法公使馆以求“戴罪立功”。不料,孙宝琦不仅没有严查,反而叱令二人将文件包送还,还派人密函孙中山“危险速逃”。孙宝琦思想之进步,由此可见一斑。 倡导收回青岛主权 1905年年底孙宝琦归国,即署理顺天府尹。1907年任驻德公使。当时德国正欲交好中美,共抗英日,孙宝琦即奏请清廷借机收回青岛主权,后知收回青岛无望,于1908年辞职回国。 主政山东,响应辛亥革命 孙宝琦与奕劻是姻亲,1909年10月,受奕劻推荐,孙宝琦得任山东巡抚。上任不久,他即大展身手,开始立宪活动,还向德国收回了部分铁路路权,为时人所称颂。 辛亥革命爆发后,孙宝琦顺应民意,于1911年11月13日宣告山东独立,任山东都督。同时他又向朝廷解释是“奏请独立”,目的是应付时局,伺机恢复。11天后,袁世凯以强硬手段迫使孙宝琦宣布取消独立。经此大变,孙宝琦心力交瘁,告病辞职。 外交总长到国务总理 1912年冬,袁世凯委任孙宝琦为考察日本实业专使,出使日本,以示友善。第二年,又起用孙宝琦为外交总长,取代陆征祥处理中俄外蒙问题。1913年11月5日,两国签署《中俄声明文件》,埋下了外蒙古脱离中国的恶果。 1914年,孙宝琦连任徐世昌内阁外交总长,并兼代国务总理。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趁机抛出“二十一条”,孙宝琦拒绝接受日本要求,遭到反对后,主动辞去总理职务。之后,孙宝琦先后担任过财政总长、税务督办等职务,周旋于北京官场。一战结束后,他联合各界人士,发起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收回租界运动。 1923年,曹锟贿选成为总统,为收买人心,他在1924年1月授意众议院推举孙宝琦为内阁总理。7月,因孙宝琦反对金佛郎案与财政总长王克敏发生冲突,被迫辞职下台。孙宝琦此次担任国务总理,不过短短半年时间。 民国第一位驻外大使 1925年8月,北京政府任命孙宝琦为驻苏第一任特命全权大使,成为民国外交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后因经费问题迟迟不得到任及中苏关系发生动荡,孙宝琦在1927年3月辞职,正式退出政坛。 晚年生活 1927年,孙宝琦赴天津静养,并从事慈善文教活动,1928年,定居于上海。晚年的孙宝琦为人清廉,乐善好施,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