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 183 章 笑话?悲哀? (第1/2页)
第185章笑话?悲哀? 王熙凤进来之后,笑着给贾母行了礼,之后向薛宝钗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这才向薛姨妈和王夫人再次行礼。 完事之后,她就笑着站在了贾母的身旁说道:“听了老祖宗的话,我可像是长了见识了,原来一个窗纱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贾母脸上都是笑容,用手点着王熙凤说道:“你这猴子耳朵怎么这么尖。” “那是老祖宗这尊大佛在这儿坐着,您说的话能传出十万八千里去。” “好你个小猴子,取笑起你家老祖宗来了,看打。”说这话贾母伸手在王熙凤肩膀上轻轻拍了一下。 王熙凤“唉哟”一声好像被打得多重一样,“这可不得了了,要是不教我个彩头,我可不依。” 说着,王熙凤就拉着贾母的手撒起娇来。 “看着缠人货,我是没有办法了。”贾母像是无奈似的对刘姥姥和薛姨妈说道。 刘姥姥张着嘴一边笑一边说:“我看奶奶是个孝敬的,老太太你有福了。” 贾母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说道:“既然如此,就教你个见识。” “咱们库房里有一些‘软烟罗’,你拿出几批来给你林meimei做窗纱。” 凤姐儿道:“这个名儿是好听。只是我这么大了,纱罗也见过几百样,从没听见过这个名儿。” 贾母笑道:“你能够活了多大,见过几样没处放的东西,就说嘴来了。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 旁边的薛姨妈凑趣的说道:“别说她这么小年纪不知道,就连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坐在薛姨妈身旁的薛宝钗却听说过这个名字。 那还是前一段时间,江南的绸缎商人进贡的,最后送了贾瑞一批。 贾瑞对于这些东西也不上心,所以就全丢给了薛宝钗。 薛宝钗刚开始的时候只以为是普通的轻纱,所以不放在心上,都堆在库房里了,现在听到贾母一说才知道是个贵重的东西。 而王熙凤不知道这一点呀,她还有意在外人面前炫耀,立刻就让平儿从库房里取出了一匹。 贾母看了笑着说道:“可不就是这东西吗?先时原不过是糊窗屉,后来我们拿这个作被作帐子试试,也竟好。明儿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替黛玉糊窗子。” 众人都没有见过这种稀罕的玩意儿,所以都围过来仔细的观瞧。 刘姥姥看着这么稀罕的玩意儿就糊了窗户,可惜所以开口说道:“我们想它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 贾母看着众人的脸色,眼睛中闪出了一丝自豪,“这东西做衣服不好看。” 说着一行人又离了潇湘馆,又游了一次湖。 趁贾母游湖的功夫,王熙凤同李执带着惜春、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近路来到了秋爽斋。 由于今天是李执安排一切,所以王熙凤并不在安排宴席上多插嘴,只是到安排的差不多了,这才笑着对李执等人说道:“这刘姥姥实在有趣,不如咱们今天就拿她取笑一回?” 鸳鸯听了立刻响应,“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她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 李执是一个厚道的人,听到他们两个人的对话,有些不忍说道:“你们可积点阴德吧,那刘姥姥多大年纪了你们还拿他取笑。” 可是两个人并不答话,反而是在那里叽叽喳喳的商量起来。 李执拿她们两个没办法,只能由着她们去了。 他们这一边刚刚安排好,贾母等人就已经弃舟登岸,来到了秋爽斋。 李执等人赶紧的迎接贾母,到了晓翠堂休息。 蹭着摆宴的功夫,王熙凤对鸳鸯使了个眼色,鸳鸯轻轻的点了点头,然后就像刘姥姥那里去了。 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之后就把她安然送了回来。 这时里边已经摆好了桌子,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 于是,鸳鸯把刘姥姥安排在贾母旁边的一张桌子上,临离开时还嘱咐她:“不可忘了。” “姑娘放心,我记着呢!”刘姥姥自豪,有肯定的回答。 在刘姥姥的桌子上摆着一双奇怪的筷子,刘姥姥拿起来试了一下,觉得非常的压手,有些不合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