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章 兄友弟恭 (第2/4页)
对的,赵鼎便赞同。 若是有争执不下的地方,他便抬出赵官家来,说是他已经做过了的打算,对面便再没了脾气。 赵桓有些摸不明白这位赵相的脾气了,昨日都还好好地,怎的只过去了一晚,就好似换了一个人一般。 现在下方的诸人又开始吵了起来,他一面觉得头大,一面又觉得心神不宁。 唤过了一旁的宦官,他低声问道: “王元帅呢?怎的今日未见他宿卫?” 那宦官是赵士亲自挑选给赵桓的,为人还算机灵,这几天把这位陛下的行为看在眼里,已经对这些人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知道自己一步登天的机会全在这位陛下的身上,他办起差事来向来都是尽心尽力的,此时连忙回话道: “回禀陛下,昨日辛府尹请王元帅去家中饮酒,到现在还未见其归。” “他身边的人也没有回来的?”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赵桓有些埋怨起这个丘八来,当真是半点规矩也没有。 又过了一会儿,下面的争吵声越来越大,他也变得愈发的烦躁了起来,又把那宦官给叫着: “去帮朕知会先生一声,就说今日朕摆宴,与他共饮几杯。” 他口中的先生便是那金国矮子了,不过很少有人知晓其的身份,更不想不到的是,两国交战之时,这大宋皇城里居然住了一群金人。 小阉人得了令,绕道从侧殿出了去,然后便一直向南走,就这么巧,恰好在和宁门的前头遇见了这几人。 他连忙唤道: “先生慢些,先生慢些!” 等跑近了,便朝着那矮子行礼道: “先生这是要出宫去?” 矮子知道他是赵桓身边的人,便也不隐瞒: “是的。” 宦官谄笑道:“陛下已经叫人备好了宴席,说是一会儿想与先生共饮几杯,您现在出宫去,不知道一会儿可还能赶得上。” “若是没甚紧要的事儿,先生要不就别去了。” 矮子早就知道了赵桓是个废物,但想到他的那位九弟,宋国正儿八经的赵官家,还是让这位异邦人常常感叹: 都是一个爹生的,为何却是天差地别。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脑子正常点的人都能感觉到不对劲了,这位却还是连点反应都没有。 真不知他是心大的,还是当真对他那九弟信任得紧。 拍了拍小宦官的肩膀,矮子看着他道: “告诉你家皇帝,我等在南地耽误已久,现在是到了回去的时候了。”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让他好生珍重吧。” 小阉人没想到这位竟然是要离开大宋,忙叫唤道: “您……这可不行,先生还是去见见陛下,亲自与陛下说去好些。” “说不了啦……”矮子摆了摆手,“再待在这儿,我命都得搭给他啦。” 宦官还想开口,却被他周围的几人盯了一眼,便立马就噤了声。 “告诉他,要想无虞,可要紧靠着你家皇太后才行。” “莫要忘了他对我的承诺!” 旁边的护卫低声问道:“咱就这么走了?” 矮子目不转睛:“不然呢,当真在这儿等死吗?” “可那赵桓……” “他在北地只能浪费粮食,但到了宋地……只要活着,便能抵一军。” 这人心里有数,那位赵官家或许有杀赵桓的想法,也有杀赵桓的能力,但是……他却更需要赵桓活着。 这些都是盘外的招数,两国最后,终究还是要在兵刃上面去比较功夫的。 矮子的声音越来越小,终于是随着他的背影,消失在了东华门外边。 宦官心里头有些七上八下的,他深知皇帝对这位看重的紧,如今自己来邀,人没请到不说,反而给人送走了。 皇帝知道了,还不知道会如何怪罪。 他有些失落,也有些未办成差事的惶恐。 正当他转过身去,想着要怎么去与皇帝交待的时候,便听见身后传来了动静。 ‘哒踏~’ 不是一声,也不是十声,而是接二连三的、密密麻麻的马蹄声。 这宫里不是没有马车,他也不是没有见过马。 但这马蹄声,却明显不该出现在皇城里。 小宦官回过下意识地回过头去,只见了一群临安府衙的差人,不知道从哪里寻来了许多的马,正穿过东华门,朝着皇宫里奔驰而来。 这是…… 他心里头有些惊诧,但来不及更多的反应,便看到,东华门那里值勤的禁军,刚刚伸手去拦,口中喊道: “宫闱禁地,尔等不许乱闯!” 话音一落,他的胳膊便被砍断了下来。 宦官隔得不算远也不算近,想到这些日子里临安城发生的事儿,一时间只觉得是又有人来造反了,两脚一软,却仍是有些慌乱着,朝着垂拱殿里跑去。 “陛下,陛下!” 这声音带着哭腔,宦官此时也顾不得规矩了,他直接从正殿大门里闯入,两旁的大臣仍是在争论不休,一时间,谁也没有在意这个逾矩的内侍。 “陛下……” 他跑得太猛了些,到了赵桓跟前也没止住,撞在了孝慈渊圣皇帝面前的桌子上……上面摆着的茶碗砚台笔纸扎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