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0章 得寸进尺 (第4/4页)
她交出去的吗?” “没有,根本就没有。” 他一面说着,一面好似动了情……是啊,人心都是rou长的,皇帝也是人,与他娘分别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才团聚了。 大家只知道不该,却不知最难受的那人,应该是自家的皇帝陛下。 “可是啊,天让大宋有此劫,朕也无可奈何。” “只要能护得百姓们的周全,别说是太后,就算他们要朕亲自前去,朕也是要去的。” “所以……其实朕也与太后商量过了,她深明大义,愿意行这一趟!” “大家勿要再劝,若真是舍不得太后,那每年的二月,便去那钱塘江边上看看吧,若是吹起了风、带起了浪来,那便是太后回来看咱们啦!” 看着赵官家在城头上抹起了眼泪,这景象让人们心里头都不是个滋味,终于是舍不得看他独哭,陪起了泪来。 一时间,这嘉会门下哭声大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城已经破了。 另外一头,城门已经被打开了去,皇太后坐在马上,赵桓在下面用力地牵着,许多人都记住了这个时候,记住了这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的女人。 她虽然出身低贱,可这个时候,她便确确实实地,是大宋第一的皇太后。 又见她眼中含泪,不住地说着什么,只可惜隔着老远,听不太清,只能听见皇帝喊道: “送太后!” 便跟着附和道:“送太后!” 一声接着一声的,不少还带着哭腔,当真是我见犹怜。 只有赵桓一边拉着缰绳,一边不住地咒骂着老九。 也不知道多给匹马,还不如金人待自己好。 又听韦太后不断呼唤着‘九哥儿,九哥儿’,一边喊一边哭,忍不住腹诽起老九来。 老九确实是狠,连自个儿亲娘都舍得送出去……要说舍得,换了自己也是舍得的,但能像他这般连句告别宽慰的话儿都不说,赵桓自问自己还是做不到的。 “您也莫要哭了,久病床前无孝子,那老九早就对您没甚感情了,您还看不明白?” “我在金国写了那么多信给他,你可见他回过一次?他本就是个凉薄的人,自己的儿子,你自己还不了解?” 韦太后走得远了,再也见不到自家儿子的影子了,终于有些接受了这个现实。 “九哥儿不是那样的人……他厉害孝顺得紧。” “孝顺?” 赵桓非常不屑,“若真是孝顺,你又怎会被送出了城?” “其实也莫要忧虑太多,那金人说过了,主要是怪咱们不告而别,只要回去说清楚了,老九再让那些人撤了兵,你还是能够回来的。” 韦太后擦了擦眼泪:“当真?” “你又不是我,若是我去了,他正好不想见着我回来,正好如了他的意。” “你好歹也是他的亲娘,老九凉薄归凉薄,毕竟也还是个人。” “你与我也不同,你好歹也和那盖天大王有亲,回去了至少能把命给保下。” “再说了,此番确实是金人提出来的要求,又不是老九让他们来要你的,你且宽心一些,莫要再哭了。” 也不知道是在宽慰她还是在说服自己,但这么一通分析下来,他确实是把自己给说通了许多。 两人一马,就这么朝着金国人的大营里赶去,只是这次,好像有些不对。 那些金兵全都没有了之前所见的随意,一个个像是木头一般,站在原地。 赵桓往前走一步,他们的眼神便挪动一分,被千万人给盯着的感觉……确实是不太好。 孝慈渊圣皇帝只是不住地赔着笑脸,等看到身份高些的人,偶尔还颔首示意。 韦太后有些害怕: “大哥儿……” “无事,无事。” 赵桓一面说着,一面却闻到了刺鼻的血腥味儿。 好不容易穿过人群,到了那金国主帅的营帐外边,他却呆在了原地。 那一百五十人,那说好来做工匠的一百五十个大臣,仍是站在那圈子里,只是…… 那圈子变小了许多,圈子的里头挤满了不少人,外头全是人头。 一群金人围着他们,两个人拉着绳索的一头,轻轻一拉,又让圈子变小了些。 有七八个便露在了外边,连叫喊声都没有,立马便被周围的人砍去了脑袋。 秦大站在外头,大喊道: “下一圈马上就来,诸位还请趁早站好位置!” 不用他说,那里面的人便打做了一团,不住地朝着中间去挤。 有人在他的耳边说了什么,他回过头来看着自己。 赵桓只觉得,后背忽然又变得凉了起来。 最新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