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小半年连升三级 (第2/2页)
惊愕半天,庆幸自己并没有轻视陈青兕这位少年郎。 面对机遇,哪有退缩的道理。 现今长孙无忌已经是瓮中之鳖,生死就在他的点头之中。 《师说》却是完全不同的散文风格以说理为主。 很多时候并不是人决定事情,而是到了一定地步,势会推着人走,由不得不做变化。 李治颔首道:“好,真好。” “宣!” 尤其是《师说》这样的有文学价值,更兼具思想价值的说理文。 李治目视许敬宗矫健的身影,有些欣羡,一个六十五高寿的人都能如此健朗,自己春秋鼎盛,却受不得太极宫的湿热。 李治语气中透着一丝喜悦。 鉴赏? 也不知看了几遍,令狐德方才叹道:“陈先生这《师说》一出,谁敢说你不配为人师表?” 就算夸陈青兕,他也不忘拍个马屁。 陈青兕并不说话,只是在一旁看着。 李治最初的打算等一等,等到明年,看看科举的情况,再做决定。
接下来李治准备将重心放在关东士族身上。 “坐!” 许敬宗道:“妙不可言,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陈监正此文论述师道,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此文甚至可比荀子之《劝学》。” 对于国子监的改革得到了李治的支持,亦得到了令狐德的支持,但也有不少老顽固予以反对,指责他年纪轻轻却好为人师。 陈青兕是如此,刘仁轨的危机,让他不得不主动出击。 现在的李治也是如此,便被这个势推着跟着动。 不然你说了一大通,别人听不明白,又或者枯燥乏味,却是白搭。 许敬宗多次替李治拟旨,行文也深得李治之心,毫不犹豫应诺下来。 没有说话,令狐德正襟危坐,甚至整理了衣冠,双手捧着文章,再次拜读。 李治逐字逐句的读着手中的《师说》,眼中闪着异彩。 “陛下,许相公求见。” 令狐德却是正容道:“此雄文一出,天下读书人谁敢不称先生?” 一篇《师说》,直接让令狐德改了称呼。 李治指着一旁的席子,待许敬宗坐下以后,方才说道:“许爱卿乃父皇昔年十八学士之一,又是文儒领袖,这篇《师说》,你觉得如何?” 有令狐德这位当世最著名的大儒推荐,《师说》一文,在京畿上空炸响了一记惊雷。 令狐德这位老学究自觉羞愧,如此雄文自己竟用鉴赏的态度阅读,羞煞我也…… 《师说》是韩愈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李治想了想,说道:“另加国子监监正、吏部员外郎、弘文馆直学士陈青兕为承议郎。” 承议郎并没有实权,属于文散官,但品级却比国子监监正高上一阶,也算是晋升。 不过小半年,陈青兕先从下县县令,升为国子监监正、弘文馆直学士,又升为吏部员外郎负责科举,现在再次加封承议郎,成功实现三级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