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七章 磨刀霍霍 (第1/2页)
"老谢,何必呢,这时候还肯往我这儿来的,就是心里有我薛向的,裕彬,把门开开,我倒要看看到底有多大个不得了!" 薛老三放下茶杯,含笑道. 他这番镇定倒是感染了不少人,的确,见识了薛市长神通的他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连省委蔡书记都能硬抗过去的人物,岂是那么容易到倒下的. 念头到此,慌乱的心思便定了下来. 戴裕彬将门打开,孟俊,蔡国庆,古锡铭,宋昆,刘洪鱼贯而入,稍后,戚喜也奔了进来. 转瞬,薛向的办公室便被占去了大半. 此间众人汇聚一室,彼此相望,亦是尴尬多多. 这中间,有的是老对头,有的是老冤家,有的甚至是仇敌,可偏偏此刻无召自来,齐齐在薛向办公室聚齐了. 能来的这些人,无一不是德江政坛上,叫得出牌号的人物,也是薛向稳固德江的根本力量. 当然,其中有些人也未必是铁了心地向着他薛某人,而是已然将黄思文那拨人得罪透了,薛向这棵大树倘若倒了,那余下的人必然没了好果子,从而,不得不紧张薛向的安危. 然,不管是出于什么心理,能在此刻赶来,未来必然成为薛向谋划德江蓝图上的,重要支撑点. "同志们能在这个时候赶过来,我铭感五内,地方太小,坐不下,我就不客气了,就站着跟大家伙谈.出了什么事,我很清楚.没什么嘛,老首长都说了,真理越辩越明,总不能只许力挺的声音.不许反对的声音.那也太唯心了……" 的确,发生了什么事儿.薛向很清楚,他所知道的事,甚至比报纸上的更清楚. 此刻,戴裕彬等人捏着的报纸.都是响当当的大招牌,甚至《百姓日报》,《求是》这两大赫赫有名的舆论导向所在,也位列其中,此外,蜀中方面的报纸更是无一不落. 报上的内容或许不同,核心思想却一体所宗,无一不是针对《南国早报》的那"德江三问"而来. 其中.要数《百姓日报》那篇登在经济篇二条的文章最具代表性. 该篇文章,一一对"德江三问"做了回复. 第一问,德江未来经济定位的问题,《百姓日报》的反击很犀利.文章亦出自大家之手,径直避过了《南国早报》的经济定位问题,以老首长的"猫论"做了笼统的回答,一言蔽之,白猫黑猫,抓着老鼠就是好猫,与其把精力放在理论辩论,不如埋头苦干,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正经. 携老首长无上神威,"猫论"一出,第一问便是再有道理,也得偃旗息鼓. 第二问和第三问,征地补偿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文中引用了南洋爱国华侨,星火能源董事长陈爱华接受采访时的原话"星火能源是家负责任的公司,秉承家祖陈嘉庚先生的遗训,致力于实业救国,回馈乡梓的理念,此次投资德江,纯系发展地方经济,报效祖国母亲,星火能源公司绝对不会让失地农民受一分一毫的损失,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更不需要担心,星火能源是家成熟的能源公司,一系列技术极是先进,绝对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有了陈爱华的信誓旦旦,以及爱国华侨陈嘉庚的名头,谁在揪着环境污染和征地补偿不放,那就是不识抬举,无理取闹. 文章在最后,还强调惊闻德江火电厂上马之事,该地某些领导还心存疑虑,公心耶私心耶如此有着良好传统的儒商世家回馈地方的善举,竟还要遭受无端的怀疑,岂非是亲者痛,仇者快. 尤其是在当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地方领导不甩开膀子讲经济建设摆到头等重要的位置上,还大放厥词,妄言理论,根本不理会当下人民百姓的最迫切需求,与"何不食rou糜"之晋惠帝有何区别,此等人物可堪为政呼 的确是雄文,早在文章变成铅字,薛老三便读过,混淆黑白,转换概念,偏又逻辑严密,近乎无懈可击! 薛老三不止知晓文章的内容,还知晓为了这几篇文章齐发,不知邱家出了大力气,那几位老冤家,无一不是在背后推波助澜. 要不然,就凭眼前这点儿事,怎么可能上得《百姓日报》,《求是》这种全国性大报. 来势汹汹,薛老三不为所阻,反激起了他的斗志. 却说,薛向直言"没什么,真理越辩越明",旁边几人却听得神摇魂驰. "这还没什么!就德江这破地方,什么时候有事情,上得了《百姓日报》,《求是》这种大报的,这回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