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洗劫一空 (第2/2页)
有所不受。 虽然二人确实自作主张,但我也从未说过不许私自募兵!更何况二人是什么身份?一个是“我的表弟”,另一个可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白袍鬼将”! 开玩笑,这两人的忠诚度都是杠杠的好吗? 樊城内的众将却在得知消息后,感到了不满,尤其是鲁肃,多次跑来找我说起这事。 比如说什么李术、孙辅之事乃是前车之鉴云云,但都被我一一用大道理驳斥。 而众将也从我这里得知了明年将要全军大扩编的事情。到时候,每个人的部众都将得到扩充。如此一来,白袍军只扩充了区区两千人,这事也就不算个事了。 随着一个月之期已到,却有一桩大事又摆在了白袍军的面前,那就是还打不打许都? 曹军主力从河北撤退,即将南下的事情已经天下皆知,早已经被传得沸沸扬扬了。 而这正是我当初让白袍军攻打宛城的目的所在!也就是说,如今战略目标已经达成,是时候该撤了。就连鲁肃、陆逊这两位智囊之士,也一致认为白袍军是时候该撤了,但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现在已经不是打不打许都的问题,而是该不该让白袍军从宛城撤退!
因为时至十月中旬,天气已经很冷了。在古时候,不管是从事农业生产,还是军队进行作战,多是在春秋两季进行的。现在天这么冷,也确实没必要再打仗了。 全军撤退,退往江夏进行休整才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我却认为白袍军应当继续留在宛城! 理由有三: 一、这时候谁都会认为天下不会再有战事,更不会认为我军还会去攻打许都。 二、曹军已然南下,这不会有假,但具体何时南下回到许都呢? 三、就算不打许都,白袍军暂时留在南阳也无甚坏处,毕竟曹军也不一定会打过来啊? 有这三点理由,我便决定让白袍军继续留在宛城按兵不动,并且一切军事行动皆由陈庆、吴才自己做主! 也就是说,不管二人想不想打许都,又或者是打哪里,我都不管了,随他两去吧! 因为我相信,吴才是出色的!陈庆之更是超一流的军事统帅! 万一“经历四十七战,平定三十二城,所向无前”这一战绩又再次上演了呢? 注: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义兴郡国山县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 陈庆之出身寒门,年轻时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颇受信任,起家奉朝请。 普通六年(525年),迎接元法僧归附。 大通元年(527年),联合曹仲宗、韦放攻打北魏涡阳,迫使涡阳城主王纬出降。 大通二年(528年),奉命护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颢北还。 次年,击败拥兵7万、筑垒9座的魏将丘大千。在考城击败拥兵2万的魏将元晖业。 五月,连拔荥阳、虎牢二城,长驱直入,护送元颢到洛阳。 经历四十七战,平定三十二城,所向无前。 后来,北魏重兵回师洛阳,元颢的十万大军惨败,陈庆之的梁军也随之而败。 最终,陈庆之只身潜返江南。 中大通二年(530年),参加悬瓠之战,击败北魏颍州刺史娄起。 楚城之战,破东魏孙腾等人。 大同元年(535年),与东魏尧雄交战两次,皆失利而还。 大同二年(536年),破东魏侯景。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陈庆之去世。 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弓弩,不善骑马,善抚军士,富有胆略,善于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