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2章 最没争议的杰青 (第2/3页)
然也进行了研究,可主要以无动力纯机械结构为主。 只能节省战士的力量用于后勤领域,在战斗领域方面依旧是个空缺。 他虽说之前没有从事过相关研究,可脑海中却有份自动化模块机器人图纸,完全能将之当做是动力军用外骨骼装甲,反正都是帮助战士在战场环境下拥有更高的安全率存活率,体型稍微大点也没什么。 何况外骨骼重要的机械结构重心问题,都离不开数学方面的计算。 加上他先前跟随田旭生学习的嵌入式技术,从某方面来说也算专业对口。 另外要发挥出自动化模块机器人的效果,人工智能也不可或缺。 孙正洪知道徐昀刚攻克了全固态电池,以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确实有机会解决外骨骼动力问题。 最关键的他也年轻过,知道装甲对徐昀这种年纪的男生有种莫名吸引力。 思维运转到这里,他又端起面前茶杯喝了口,脸上重新堆出笑容。 “你小子还真是喜欢挑战难度啊,不过我还倒真被你吊起了胃口。” “看你这胸有成竹的感觉,恐怕早就有想法了吧。” “我只能说研究周期肯定用不了四年。”徐昀并未反驳孙正洪也没有把话说满。 按照自然科学基金的要求,拿到国家经费的项目周期为四年。 他已经吃透了脑海中的那份图纸,又解决了涂层材料和作为动力的全固态电池,别说花费四年才能制造出最终验收成品,只怕最多半年时间便能成型。 “听你这么说我可是更期待了,到时候进行测试的时候可要记得通知我。” “当然没问题。” “说不定到时候还要麻烦孙院士呢。”徐昀嘴角噙着淡淡笑容很肯定的说。 话讲到这里下秒孙正洪又像是想到了什么,再次抛出问题询问。 “对了。” “你的项目成员有人选没,用不用我给你推荐?” 哪怕是院士也有私心,徐昀的杰青项目先不说会有怎样的巨大成果,单是参与其中学习到的经验和知识都不是其他教授的项目能相比的。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自然是想推荐几位自己钟意看好的学生。 不求能成长到和徐昀这样优秀的程度,只要有所提升便是值得。 可惜他显然还是低估了徐昀的优秀程度,在听到徐昀的回答后整个人顿时怔住。 “这次我打算独自完成这个项目。” “独自完成?” “是的。” 徐昀再次斩钉截铁的回答,证明他不是在开玩笑。 做出这种决定他显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非脑袋一热随口说说。 首先技术方面他已经吃透,并非要从零开始不断试错研究。 相反人多往往伴随着不同观点,反倒不利于项目的正常进行。 况且他只需要制作出一副模块装甲,又不是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 孙正洪大约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虽然知道这种做法很是让人吃惊,可放到徐昀身上仔细想想却又变得非常合理了起来。 最终神情复杂的看向徐昀,忍不住叹了口气。 “哎。” “你小子每次都能给我意外的回答。” “看来我们在战斗领域这块的动力军用外骨骼装甲缺陷很快就能弥补。” “你这个杰青实属是实至名归。” 几句话说完突然另外一件事在他脑海中浮现,眉头也不由得皱了起来。 “不过这样的话项目申报审批方面恐怕会有不小的阻力。” “我帮你先打个招呼吧。” 徐昀将孙正洪的话听完,自然明白对方是真心为了他考虑问题。 感激之下连忙表示谢意。 “多谢孙院士。” “你早点把这个动力外骨骼搞出来,就是对我最大的谢意了。”孙正洪直视着徐昀连忙摆手回答。 “这几天我会尽快整理好项目申报文件,去帝都办理手续的。” “那我就不打扰你了。” 孙正洪听完徐昀这话当即起身,说着便朝外面走去不打算继续逗留,同时还阻止了徐昀送他的举动。 看到这段时间一直念叨的自动化智能模块机器人终于能够问世,徐昀心里轻松的同时也很期待,想到未来批量的模块机器人配合战士演练,那种场面单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 毫不夸张的讲科技感丝毫不输好莱坞大片。 “不知道等孙院士看到我的所谓动力军用外骨骼装甲会是什么反应?” “应该会很惊喜吧。” 直到孙正洪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视野内,徐昀若有所思的低喃了两句,然后重新回到电脑面前开始进行杰青项目的文件材料整理。 杰青的评选虽是每年一届,但获奖人员毫无疑问都是国家最优秀的人才。 加上杰青又被称作院士种子,每次名单公示出来都会有官方媒体进行报道。 以往这种新闻网友的关注度并不高,有时甚至连个热搜都上不去。 除此之外部分人员还会受到公众的质疑,认为其发布的论文质量和成果,根本不足以获得杰青这种被称作院士种子的荣誉。 可今年却是最特殊的一届,因为公示的名单中有着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