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七:魔能(二) (第5/5页)
这些常人也能拥有的魔法并没有“钢铁意志时代”的文学作品中那般神通广大,只是一些生活中简单处理的能力,而且需要进行奉献才能获得,但是这样依然能吸引外界的注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来自于极东之地几次反殖民侵略战争之前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大饥荒,魔法的力量被夸大为衣食无忧和随心所欲之后引起的入侵。 而随着时间的推进,科技虽然也在同步甚至领先发展着,但是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一点:他们无法享受到更多科学的眷顾。(这句话抄录之时有所歧义,应该是指“无法在科学之光下富贵”,是翻译《迷惘论》的那位经济学家对于目前存在的社会现象联系魔法的历史得出的。)而我对于这个的理解是“无需受用高科技的人们却在追逐着魔法”。 “钢铁意志时代”中很多塑造个人英雄主义的文艺作品赋予了那些历史中的名人们一种魔法般的魅力与能力,在让人自愧不如的同时也有了一种魔法所眷顾的错觉。 很容易想象一个人生并不顺利的人会希望有一个机遇能够改变自己,比起可能并无回报的努力奋斗来说这似乎更加便于想象。机遇的发生既是努力,也是时来运转的作用,当这一切发生时,他们会更加地倾向于感谢身外之物的眷顾(尤其是神明,我在回音廊时就见过神龛中寄放许多对人神的“感谢”)。 那么,另一个值得寄托自己愿想的就是魔法。相比于现在人们对于魔法的种类有了许多的区分,那时的这部分都被笼统地收纳于这个名词之下,也就是开篇所提到的“魔法改变一切”的部分来源。 而现在有的人逐渐有了一种意识,即使科技再怎么发展,自己也难以跟上其步伐,蒙其眷顾。这句话有一定的正确性,因为很多的科技即使被公布了出来,依然是处于实验阶段和保留观察阶段,能够投用的大部分都是属于军用和私人授用——更多的则是石沉大海。 3.魔法的下沉 像是“量化世界”计划中最新宣布发明空间传输的能力,在其“实体打印”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异空间传输也是魔法中研习出能够用魔力实现的一种,但是在将一个实体(实验展示中使用的是小白鼠)从A空间的实验舱中消失在B空间的实验舱中复形时却出现了生物死亡和物体错位的现象,仅有的一例生物体成功案例下斑点狗的性情发生了大变。 (导师认为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两者并不是同一物体,而我的认为是这种技术无法复制生物体中以非实体存在,影响生物学习成果和引导情感激发的东西,并不是东云简单认为的生物体的神经调节那么简单。) 而魔法则实现了这点,短距离的折跃似乎是作为心术的研习过程中的伴生被发现了出来,但是依然存在着使用不当而粉身碎骨惨不忍睹的情况。包括掌握破坏性魔法成为地区一霸,或者就是在校园中呼风唤雨,这种想法也在被不断催生,不断发生。魔法让这些改变一个人,让一个人改变许多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另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民用低空航行船的普及率只有12%,公路民用车辆的普及率也没有达到90%,很多的人依然依赖着过去遗留下来的交通设施出行。也许是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地上行走的生活方式,但是对于更快的速度,让双脚离开地面的想法就如同那位儿童文学作家的呼吁一样,“是刻在人们不断进取的骨子里的”。 在联邦的街头巷尾见到使用魔法的人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一方面是联邦对于这种纳入战略资源考虑事物的观察另一方面是魔法监察委员会和传送门警察的注意。但是如果这样的景象放到别的地方,石油之国或者雷霆领域,整个世界,每个人都能够通过魔法填补自己缺失的某一部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这只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契机。就像其它的魔法开始在民间扩散一样,每个个体掌握了魔法之后就能让自己在“克勒夫能力评估”中取得较高的分数,这样的想法早已流行了起来并且直至现在,即使人们发现了魔法的坏处。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得到光的人,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4.科学和社会的停滞与魔法的方兴未艾 “量化世界”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一直都遭遇着重重阻碍,人们不断地关注着这个由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参与其中的世界改造计划,听着新发现的新闻公告和遐想着未来,却发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多少。再到后来的现在,人们为自己夸大海口而留下的烂摊子寻找着数理公式不断缝缝补补着。 同时资源危机一直是一把悬在人们头顶的剑。当无地再去建起高楼,原料只能靠回收和拆解原来的旧物时,即使这个逐渐优化的物质循环系统仍然在不断地创新改良,人们不免也会怀疑自己是否大限将至。于是他们想到了魔法。 它被坚信着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能够实现从有到无,消耗的似乎是与整个人类社会毫无关联的事物,虽然目前的发现表明这种创造并不能持久。可那又是什么呢?无数的假想并不能指向同一个答案,可人类却在这时沾沾自喜地庆祝了起来。 这是对于之前几点进行的总结,我大胆地在这个没有人看得到的地方预言:魔法将会带领人类继续前进——前提是人们能够合理地掌握和运用它。可是如我所见隐秘和私人的魔法研习始终在进行着,街头巷尾不乏那些希望招揽好奇之人的秘士,更多的是在蠢蠢欲动,仿佛在为自己的人生进行抉择的普通人们。 曾经我们以历史留给我们的名胜古迹作为奇迹,后来我们以历史中改变人类命运的发明作为奇迹;接着以一个个目力所及拔地而起,支撑起城市结构的脊梁骨架和建造他们的人作为奇迹;现在,我们将会以那些仍然藏在阴影中只露出一角的奇异之光作为奇迹,人类想要将它攥在手中,却唯恐极冰冻坏了他们本就富有创造力的双手。 人类动了想法,这是一件好事。然后他们为此准备了许久却似乎依旧没有准备好,各种意义上的。 斯是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