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7章 纵火计,筑京观,杏林院! (第2/4页)
br> 他怎么也想不通,原本大好的局面,如何会瞬间崩坏成这般模样? 两行浊泪从他的眼角滑落,吴建宁惨笑一声,锵然拔出腰间佩刀,横于颈部,面朝缅国国都顺天府所在方向,单膝跪倒于地,放声大哭道: “臣折损大军,遭此大败,愧对陛下。此番罪责,倾江河之水也难以洗净,惟有以死赎之!” 说着,就欲横刀自刎,以死谢罪。 身边亲卫见状,吓得一把将长刀夺下,高声说道: “将军,万不可这般!且不说,我等士卒,还需要将军您带回国内;若是将军这般死去,又有谁来向陛下挑明那郎伟的罪责!若非他擅自撤军,将军何至于惨败而归?” 听到“郎伟”两个字,吴建宁眼中终于有了一点生气。 是啊,此次战败,老夫虽是罪魁祸首,但那郎伟的责任不在老夫之下。 老夫就算是死,也要死在这厮后面! 想到这里,吴建宁终于放下手中,点头道: “不错,我就算是死,也不能让郎伟那厮好过!” 他站起身,咬牙道: “传令诸军,让他们沿来路速速撤回国内,本帅自领中军,替他们挡住楚军!” “喏!” 亲卫连忙应道。 “杀!” 楚军在曲振、王雄诞、阴寿、张绣等人的率领下,追亡逐北,直杀得血流成河。 王雄诞在阵中遇到缅军右翼主将卓夷,两人战不十合,卓夷被王雄诞觑得破绽,一槊刺于马下。 对于缅人,楚人有着刻骨的仇恨,所到之处哀鸿遍野,人畜不留,甚至都看不到一具完整的尸体。 “将军,抵挡不住了,我们也撤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看着周围的士卒越来越少,吴建宁的亲卫急声对他说道。 “撤!” 吴建宁望了一眼赵钰所在的方向,一脸屈辱的说出这个字来。 “追上去,莫要让缅狗跑了!” 看着仓皇撤退的缅军,楚军将士纷纷高声喊道。 吴建宁率领残军且战且退,准备沿着原路撤回国内。 然而,事情总是不尽如人意。 忽然间,一名亲卫满脸惊恐的喊道。 “将,将军,快看前面,前面出什么事了?” 吴建宁循着亲卫的手指望去,顿时只觉得手脚冰凉。 只见距离他们不足三里处的山林中,滚滚浓烟伴随着火焰升腾而起。 “这,我等连后路都被断了吗?” 吴建宁忍不住哀叹道。 原来,在李儒的建议下,早在前天晚上,他和贾诩两人便已各带三百名士卒,趁着夜色悄悄出城,埋伏在缅军必经之地的山林中,把一桶桶桐油浇到道路两旁的草木之上,随即便埋伏了起来。 等到得知缅军战败,他们放过了撤退的象军,然后点燃了火焰。 在李儒特性【烈焰焚城】的加持下,只是短短时间,火势便迅速蔓延了开来,不仅将缅军撤退的道路彻底封上,更是连带着点燃了周围的山林。 一些来不及躲避的缅军士卒直接被熊熊烈火点成了火人,最终烧成一堆灰烬。 于是,在前有烈火,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无数缅军士卒走投无路,只得跪地向楚军请降。 看着漫天遍野投降的士卒,吴建宁心中那根弦彻底崩断了。 “陛下,臣无能啊!” 在凄厉的嘶吼声中,吴建宁拔刀自刎。 鲜血迸射间,一代缅国名将就此落下帷幕。 ………… 当最后一抹残阳落下之前,这场惨烈的战争,终于以楚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按照捉俘虏的标准条例,楚军将士将投降了的缅人尽数反剪双手,十人一组用粗绳拴住胳膊,串在一起。 大约两个多时辰后,所有的缅军俘虏都被绑得结结实实,再没有丝毫还手反抗的余地。 赵钰立马站于丘陵之上,一双星目向着战场扫去。 只见方圆数里的旷野之上,到处都是缅军留下的尸体,一面面残破的缅军战旗,就这样被丢弃在战场之上,一匹匹无主的战马在战场上来回徘徊,寻找着战死的主人。 一将功成万骨枯,古人诚不欺我…… 赵钰在心中感叹道。 不久之后,诸将纷纷来到赵钰面前,向他汇报战果。 这一场恶战下来,四万侵入楚国境内的缅军被歼灭了两万余人,还有一万缅军被俘,失踪五千余人。 不用说,这五千余人大部分是死于山火中了。 仅有不到三千的士卒在李儒和贾诩放火焚林之前,跟随象军撤出战场,向着缅国境内逃去。 “陛下,这些降卒应如何处置?” 阴寿抱拳问道。 赵钰扫了一眼被楚军看押的缅军降卒,淡淡道:“诸位怎么看?” “陛下,缅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这些降卒受过军事训练,体格颇为强壮,都是上好的苦力。“ 对于王雄诞的看法,赵钰不置可否,目光望向一旁的贾诩。 “文和,你说说你的看法。” 贾诩躬身说道:“陛下,以臣之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