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他们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第3/4页)
举笏板,俯身跪倒在地,口中道: “陛下,被宵小之人混入城中,是五城兵马司失察之责。臣身为五城兵马司总督,责无旁贷,还请陛下降罪!” 赵钰冷哼一声,道: “张卿,此事的确与你失察有关!但现在,朕要的,不是追究责任,而是把此事的影响力降到最低,以免损我大楚国威!要罚,也要等到事后再说!” 挥手示意张静退下,赵钰眸光一转,望向新任刑部尚书韩方海。 “韩卿!” “臣在!” 韩方海急忙持笏出列。 “你刑部配合辑事府,把那刺客的幕后之人给朕揪出来!此案性质恶劣,不严查不足以显我大楚威严!朕在这里只有一句话,凡牵扯到此案之人,不论官职爵位,一应查办!” 听出赵钰话中的坚决之意,新任刑部尚书韩方海连忙应道: “臣,遵旨!” “曹卿!” 第二个被点名的礼部尚书曹奂连忙出列。 “臣在!” “李将军从那些刺客身上搜出了刻有齐国字样的制式武器,看来此事也有齐国参与!晋国使团已经入京,朕想,曹卿应该知道怎么做吧?” 赵钰沉声道。 陛下是要借此事施压晋国,再让晋国施压齐国? 心思敏锐的曹奂瞬间明白赵钰的意思,急忙躬身而拜。 “陛下,臣晓得。” “好,那就放手去办!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赵钰就是要顺手把刺杀大臣这口黑锅扣到齐国头上,反正这也是搂草打兔子,捎带手的事情,从齐国身上再多薅点毛,也未尝不可。 顺带着,迷惑那帮蠢材的视线,让他们产生误判,不要跑得太快,从而使辑事府那边有时间将他们一网打尽。 紫寰殿中。 结束早朝的赵钰吃了几口茶点,忽然想起不久前范镇给自己的密奏,抬头向高力士吩咐道: “力士,朕记得范将军依稀提起过,阚棱护送使团回京的士卒中,似乎有墨家之人。你亲自去见一下阚棱,问问他情况,如果真有墨家之人,把他带回来,朕有事情需要墨家弟子去做。” 墨家,在这个百家齐鸣的时代,恐怕是最重视实践的学派了。 墨家精英弟子,一定程度上算是这个时代的发明家和科学家了。 对于从小就明白“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个道理的赵钰而言,墨家无疑是加速楚国发展的利器,一定要将其拉到自己的战车上。 “奴婢遵旨!” 半个时辰后,高力士回到赵钰面前,而在他身旁,站着一位身穿赭衣,脚踏草鞋的中年人。 代替老师田威胜,随阚棱一同来到神京城的杜远山,望着眼前的少年天子,二话不说,俯身拜倒在地,口中道: “墨家弟子杜云山,拜见陛下!” “起来吧!”御案后的赵钰放下朱笔,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略显木讷的中年人,方微微颔首,“朕曾听闻,楚墨一脉的钜子是田威胜田大家。他怎么不来见朕?” 提起自己的老师,杜云山眼眶微红,哽咽道: “回陛下的话,老师的身体几近油尽灯枯,无法远行,只能让弟子代他来神京拜谒陛下。” 赵钰眼中露出惊异之色,追问道: “哦?这是为何?” 杜云山将昔日扶余山太白顶之事一五一十说与赵钰。 赵钰听罢,沉默良久,方才叹息一声,道:“却不想朕当初能坐上这把龙椅,还有墨家一份功劳在里面。可惜,朕与田大家有缘无分,无法见上一面,实乃憾事。” 他的目光望向杜云山,道:“朕骨子里是个有恩必偿,有仇必报之人。既然与你墨家有这段因果在,那么杜云山,朕问你,你可做得了楚墨的主?”
“圣上面前,草民不敢隐瞒分毫。” 杜云山说着,从怀中掏出一柄巴掌大小造型奇异的令牌,双手捧着,恭恭敬敬递向赵钰,口中解释道: “临行之前,家师交待过草民,若是陛下问起,就说我楚墨弟子皆有为朝廷效命之意,并将矩子令一并奉上,自此之后,大楚天子,便为楚墨钜子;陛下之令,便是钜子之命,楚墨弟子皆需遵从!” 高,实在是高! 赵钰听罢这番话,忍不住在心中赞叹一声。 这田威胜不愧是楚墨钜子,果然老谋深算! 这样做,是要将楚墨和楚国朝廷进行强绑定啊。如果自己答应下来,自己就会成为楚墨新一代的钜子,获得无数楚墨弟子的效忠,而作为交换楚墨,甚至墨家,在楚国就会一跃成为显学。 这对一生追求壮大墨家的田威胜而言无疑是件好事,但在赵钰眼中,却并不是那么划算。 墨家固然是好,但让墨家学说成为官方学说,显然不符合赵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理念。 国家意识绝不能被学说理论所束缚,这是赵钰的底线,更是红线。 “田大家的好意,朕心领了。”赵钰笑着拒绝了这个极其诱人的提议,“君子不夺人所好,这矩子令是墨家之物,朕自然不会横刀夺爱。当然,墨家弟子愿为我大楚效力,朕是极为欢迎的。若是杜先生愿意入朝为官,朕自然愿意大开方便之门。工部右侍郎的位置,不知杜先生是否满意?” 专业的事情需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处理。 但无论是华夏史,还是这个时代,技术型官员的作用往往是被大多数人所忽视的,而他们的仕途也向来充满了坎坷。 比如华夏史上,那位编纂出《周髀算经》的作者是何人,到现在依旧不为人所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