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雨情_第433章 致良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33章 致良知 (第2/2页)

那位滇地长者所说的——金沙江乃长江的源头,双脚行走,双眼观察,以实证说话。”

    王猛笑道:“经军师这么一说,我也该相信金沙江乃长江之正源。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寻仙访友,以足为尺,丈量名山大川;远游致身,以心为笔,书写豪情壮语。”

    益王起身,微微一躬,道:“屠明义不知天高地厚,想空谈误国,其心可诛;擅闯军机重地,其身可诛。这样说来,死的不冤。”

    陈亮还之以礼,道:“殿下明断!”

    王猛见斩杀屠明义一事,得到了益王的认可,消除了隔阂,很是高兴,欢言道:“殿下,还有一件大事值得你相帮。”

    益王将自己量了量,苦笑道:“我虽贵为皇子,却身无长物,不给你们添乱就很不容易了,那还能帮得上你们什么忙。”

    王猛微笑道:“殿下太过自谦了。”

    益王微笑道:“那你说说吧,能帮的一定帮,只要对大夏国有利。”

    王猛提了提嗓音,道:“殿下,你也看到了,经此叛乱,整个黄河中下游,满目疮痍,一片荒凉。百姓死的死,逃的逃,人口骤减,劳动力严重不足。等平定了叛乱,朝廷若不缩减财政开支,就得不停地增加税收,压榨百姓。一味地增加赋税,加重百姓的负担,不是治国之道,更别说振兴邦国,迈向治世了。”

    益王问道:“你说的缩减财政开支,指的是那些方面?”

    王猛答道:“四个字,精兵简政。经过叛乱,人口骤减,劳动力不足,生产低下。要想养住这庞大的官僚跟兵马,就得增加赋税。一旦百姓承受不住苛捐杂税,跟朝廷矛盾恶化,百姓为了活着,定会铤而走险,起兵反抗,到时天下又是一团遭,那心目中的治世只能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益王叹息道:“精兵简政,那是一项了不起的国策,实施起来定是阻力重重,我一个不理朝政的王爷,能帮得上什么忙。”

    陈亮欢言道:“殿下,你做了这个监军,作用可大着呢!”

    益王欢喜过来,道:“说来听听,我正愁着不能为大夏国的长治久安发光发热呢!”

    陈亮说道:“刚才屠明义站出来说的那一番话,代表着很多像贺兰敬那种将领们的意愿。”

    益王不解,道:“军师,说明白些。”

    陈亮说道:“殿下,很多像贺兰敬那样的将领,多读诗书,有的还是进士及第,满肚子的学问。他们深知一旦叛乱平复,大夏国要想长治久安,步入治世,唯有精兵简政,让百姓休养生息,人口快速增长,国家从而走向繁荣昌盛。而精兵简政一旦实施,就会剥夺他们既得的利益,他们是不愿意看到的。”

    益王越听越糊涂,问道:“那跟招降叛军有什么关系?”

    陈亮笑道:“精兵简政,就三样,消除冗员、冗兵、冗费。他们身为军人,军人最大的作用就是御敌,招降的叛军越多,政权越不稳定,他们的脚跟就站的越稳,消除冗兵的国策将无从谈起,这叫养寇自重。”

    益王听过,明白过来,对着王猛欢欢一笑,道:“还好你们如此聪慧,不是就掉入了他人的圈套陷阱,大夏国永世难以翻身了。”

    王猛见益王喜气盈盈,道:“殿下,现在知道那里是你的用武之地了?”

    益王笑答道:“在平定叛乱之前,你们俩说什么,我举双手赞同就行。”

    王猛起身,温温一躬,欢言道:“那日后就多谢殿下鼎力相助了。”

    益王走到陈亮身边,搀扶陈亮,喜气道:“应该的,都为大夏国做事,求个同心同德就好。”

    陈亮笑道:“那还等什么,让陈鲲开饭,为殿下接风洗尘。”

    “好,接风洗尘,洗掉过往的一切无知,跟着两位学点治国之道。”

    益王同着王猛搀扶着陈亮,向大帐外走去,步子极为清甜,欢喜落满一路。

    “殿下,等平定叛乱,裁兵之法,弱者回家,强者继续为国效力,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提高军队士兵素质。”

    “军师,这些就不是我们所cao心的了,只要把好叛军投诚这一关就好。”

    “军师,王猛说的对,我们只要把好这一关足以,其他的让我皇兄去实现吧!他是皇帝。”

    ......

    “学而思,思而知,知而行,行而存天理、去人欲。”

    “大帅,军师吃多了。”

    “吃好,穿暖,了却风雨,道从何来无须知!”

    “文章自古憎命达,大道通天行艰难。”

    “双脚踏地,双掌擎天,中间唯一心耳!”

    “与民同行,方知民艰;与民同事,方知民难;与民同食,方知民苦;与民同语,方知民恨。”

    “所谓圣人经邦济世之道,无外乎‘心爱民,行利民’之六字耳!”

    “那就让我们意到,心到,行到,外加一个不逾矩。”

    “恭喜殿下,终将成为一代贤王。”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