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六十四节 西汉袁隆平 (第1/3页)
总算将这一堂课上完. 张汤感觉有汹干舌燥,拿起茶壶,咕咕的喝了起来. cfwx听完,吩咐道:"诸位将今日教授所得与结果,都详细的写一个文书给我,另外,备课记录也要交上来吧,我一会面见家上再呈秉上去!" "诺!"众人纷纷躬身,然后各自递上一张白纸.张汤将这**张白纸加上自己那一张整理到一起. 虽然对于太子的这个命令,张汤有所腹诽. 但是,对于太子弄出来的这个教授制度.张汤却是很有兴趣研究的. 根据太子的命令,事务省,门下省和中书省是轮番来这庄子里给童子们上蒙学课. 教材都是相同的. 太zigong中除了太子太傅等三个大臣外,其他人,每个月都要至少来这里给童子们上一次课. 通常,每次是十人左右,一个主教,九个辅教. 主教负责讲解和教导.辅教则分别负责一个‘班’的童子,童子们有不懂的不会的,都要尽心尽力的解答和教导. 除此之外.无论主教辅教都要在每次上课后上交备课记录和上课记录. 整个制度前后衔接,最大的程度的保障了课堂纪律和教师cao守,最起码在现在,张汤没发现有谁偷懒,懈怠过. 因为所有的记录都会呈递给太子.而据说太子每天都会审阅上交的记录. 这样.敢偷懒耍滑的无疑就是自绝于太子了. 张汤甚至听说有的舍人,洗马,会将自己的备课记录和上课记录做的花团锦簇,耗费许多心思,靠这个途径来曲线救国,达到在太子面前刷存在感的目的. 还别说,真有人成功了…… 颜异和他手下一个叫郑当时的家伙就因为备课记录和上课记录做的好,而被太子表扬嘉奖了. 每人还被赏赐了十匹绸缎. 虽然赏赐很轻,但意义重大.这就更加激起了许多人的好胜心和功名心. 就连张汤,昨天晚上也是特意抽了许多时间来思考怎么做备课记录. 没办法.在官场上,你不投上所好,有的是人愿意拍马屁,献媚. 太子也是人,精力也有限. 关注他人多一些,关注自己就少一些了. 在太zigong中,想要生存下去甚至不断的向上爬. 就要争! 跟颜异争,跟汲黯争,跟剧孟争,跟所有的竞争者争! "我去见家上……"张汤将所有的备课记录和上课记录看了一遍,好家伙,人人都是下足了功夫,像宁成,甚至在备课记录里开始在最后的结尾借教育学生的心得开始阐述自己的政治理念和观念了. 张汤脸上稍稍抽搐了一下,没有说话. 他知道,他这个率更令兼门下省主管之一的位置,盯着的人可是很多的,也不差宁成这一个了. 只是…… "这倒是个好主意,下次,我也该学着点了……"张汤心里想着,默不作声的收起卷纸,朝着后面的庄子走去,一边走一边吩咐道:"你们按制规定将所有童子各自送回家去,务必要亲眼看着他们回家!" 这也算是太子的规定之一了. 每个辅教,都要负责将各自的学生送到他们的家长手中. 张汤清楚,这是太子欲恩结于心,做牌坊的意思. 同时也是树立太子形象的机会. …………………………………… 看着张汤远去的背影,宁成摆摆手道:"散了吧,散了吧,都各自去将学子送回家去罢!" 于是,剩下的九个人,各自带着二三十个年纪大小不一的孩子们,走出皇庄. 在皇庄门口,值班的卫兵仔细查验了所有人,包括童子们的出入符印. 汉室的皇室.领地出入都是需要有籍. 童子们因为没有正式的宫籍,只是得到了太子的许可,所以,他们用的是竹子所做的竹符. 其上写有各自的姓名,家庭地址和父母名讳. 而宁成拿的是正式的高阶的铜制符印. 其上不止写有他的名字和籍贯,更写明了他的官职,师承,除此之外,还写有这个铜符的发放时间,洽人,洽部门. 这一切都是继承自秦代的严格制度. 宁成看着手上的铜符,再看着上林苑中残留的秦代建筑. 他心中感慨一声:"秦,那么的强盛.制度又如此完美,怎么会灭亡呢" 但是,他也只能在心中感慨.此时此刻,天下是刘氏的,再也不事赢氏的了. 这么想着的时候,他带着的孩子们的竹符也检验完毕了这种事情本来就是走个程序,虚应故事而已. 于是,宁成就带着自己的那近三十个学生,坐上早就准备好的马车.开始了护送的工作. 这活,宁成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干. 老实说,宁成感觉很不习惯! 在过去.他在老家南阳当衙役的时候,平常外出,农民什么的,见了他都是要恭恭敬敬的喊一声:宁丈夫或者:宁大郎的. 谁也不敢在他面前蹦踧. 可是.此刻.当他坐上马车的车辕,满车的学生立刻就恭恭敬敬的齐齐躬身致敬:"老师!" 宁河眉毛微微一皱. 他辛辛苦苦的从南阳来长安,经过考举,过五关斩六将,可不是为了来给一群泥腿子的孩子当保姆的! 但没有办法,谁叫这是太子的命令 宁成咳嗽了一声,板着一张脸,道:"都坐好了……" "诺!老师!"孩子们整齐划一的躬身道. 宁成看到.在人群中,两个模样看上去只有四五岁的童子.一张红扑扑的小脸上,眨巴着清澈乌黑的大眼睛. 这十几二十天,这些童子因为能在太子的皇庄里每天吃一顿饭. 所以,基本上脸上都有了光彩,身子也渐渐的强壮了起来. "真是命好……"宁成看着这些孩子,心里想着:"我当初求学之时,家里虽然宽裕,但每天在老师那里还是只能吃从家里带去的冷饭冷菜,哪像他们,顿顿有粟米饭不说,竟然隔三差五能见到些rou丝和小鱼!" 这么想着,宁成心中一种妒忌的情绪开始发酵. "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宁成看着那两个孩子,忽然问道. "弟子赵食其……" "弟子赵过……" 两个童子乖乖的低头,顺从的将自己手里死死捏着的两块竹符交了出来. "赵食其,思贤苑南里,父赵毋,母王氏,年八岁……" "赵过,思贤苑北里,父已亡故,母邵氏,年七岁……" 宁成看着竹符的文字,不知为何,他本想发作的脾气,在这瞬间竟然消弭了下去. "你们不是兄弟啊……"宁成嘟囔了一声,将竹符还给两个童子. 宁成很清楚,太子就在庄园里,而且太子对这些孩子有着格外的关注. 他虽然很瞧不起这些身份地位和爵位都比他低无数个等级,只是凑巧运气好,归到太子的思贤苑里,这才能读书,否则,这辈子这两个孩子都休想碰到书本,更别提现在,只要有课上,起码能管一顿饱的! "回老师的话……"年纪大一些的赵食其却是一点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