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节 帝国主义(3) (第2/2页)
。 孟子更惨! 死后千余年,才被主流认可和接纳。 申韩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说到底,一切思想与文化,都是为政治服务的,而政治则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作为金字塔的最顶端的决策者,皇帝所说的话,那就是出口成宪,金科玉律。 就像现在,刘彻敢保证,只要他点头,立刻就能在天下的官僚系统与士大夫阶级中掀起一股‘学习天子讲话精神’的热潮。 会有无数人,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扣,去研究,去揣摩,最终向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和努力。 当然了,必要的谦虚姿态还是要做一做的嘛。 刘彻于是矫情了一下,道:“先拿去贴到学苑的门口罢,至于著于竹帛,宣于天下……诸卿以为,真的合适吗?” 当然合适了! 岂止合适啊! 简直就是最佳文宣! 大家小鸡啄米一样的磕头道:“圣明无过陛下,臣等虽然愚钝,难以明于圣意,然陛下所书,以臣等愚见,实乃至理名言,真知灼见!陛下何苦私与一学苑,而不明传天下,使黎庶皆知,陛下之意,泽被万民,教化苍生?臣等愚钝,昧死再请陛下明诏天下!” 某些演技比较高超的大臣。 譬如少府岑迈更是跪在地上,眼巴巴的看着刘彻。 大有一付‘陛下要是不同意,那臣就撞死在这里’的味道。 刘彻看着火候也差不多了,再扭扭捏捏,恐怕就要被人会错意了。 于是顺水推舟的道:“哎,这不过是朕读书时偶有所发,本意是想拿来勉励学苑童子……既然诸卿都觉得,此意当明于天下,朕岂可以一己之见而绝忠良之言?” 大家于是欢欢喜喜的叩首百拜:“陛下圣明,臣等遵制!” 若有后世人在此,恐怕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但没办法,这就是游戏规则。 连皇位都要三让三谦的时代,不会演技,太过耿直,显然是没法让人相信你是一位‘明君’。 倒是一直在刘彻身边的骆郢,看着那白纸上的文字,有些呆萌呆萌的模样。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欲阙此道,必先格物致知,然后诚意正心,明于礼乐,知于天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朕与二三子等共嘉之!”
骆郢喃喃的念着这白纸上的文字,只感觉,整个身心都受到了冲击。 这怪不得他。 当今天下,在已知文明世界的范围内。 汉文化都像夜晚的明月一样当空照耀,群星衬托。 已知世界内,没有第二个比汉文明更璀璨更发达的存在。 那许观教育骆郢。不管怎么选择,都逃不过诸子百家的范畴。尤其是儒法两家。 这也是中国周围小国小族的悲哀。 除非他们永远想过茹毛饮血的愚昧生活,不然。他们想走向文明,就只能向中国学习,向中国学习,就不可避免的会被洗脑,会被影响,会被同化。 哪怕是匈奴这等能与汉室抗衡的强势帝国,在给汉天子的国书中,也要按照中国的路数来。 区区一个闽越,怎能幸免。怎能例外? 于是,骆郢顿时就被洗了一次脑。 这句刘彻在宋代横渠先生的名言上添加私货后,加工出来的名言,对旁人和普通人来说,可能还没什么。 但对骆郢却是有如核弹的冲击波一样。 震的他几乎就被刘彻洗脑了。 毕竟少年人,心性多变,敏感而脆弱。 但好在,骆郢立刻就想起了老师多年的教诲。 “殿下闽越未来之主,当效先祖勾践大王。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未来。未必不能北伐中国,取而代之!”想着老师的教训,骆郢的心就渐渐感觉有些安定了下来。 嗯。孤是闽越世子,承一国宗庙社稷之重。绝对绝对不能忘记肩上的责任! 刘彻并不知道骆郢此刻心中的想法,只是觉得。身边的这个少年,似乎有些异样。 但刘彻无所谓。 汉室对三越的优势是全方位的。 无论骆郢未来的选择是什么,都改变不了结果。 所以,刘彻在装完逼后,心情大好,看着宦官们捧着他的墨宝,准备去找石匠,铭刻勒石于这学苑之前后。 就带着众人,兴致勃勃的朝着下一个视察地点前进。 刘彻在来之前,就已经告知了少府,本次视察思贤苑,他要亲自去看一看农户的家庭,还要跟农民交谈,询问民间疾苦。 当然了,刘彻也知道,既然他通知了少府,那么,就肯定看不到任何真实的农户家庭情况,更不可能与真正的农民交谈。 就算是后世天朝,这样的事情,也不可能发生! 但没有关系。 领导视察与考察,从来就不可能有‘真的’这样的事情。 况且,刘彻这次行动,本身就是一场秀。 秀给百姓和天下人看的。 真要信了的话,只能说,少年,你真是忠臣啊,值得培养! 所以,当刘彻乘上撵车,在少府官僚和随行护卫的的簇拥下,朝着思贤苑中的一处庄园前进的时候。 王道就立刻跑过来邀功:“陛下,这是奴婢让人整理出来的您今日的起居言行,请您过目……” 刘彻接过来看了看,然后点了点头,赞道:“办的不错!” 虽然这上面的文字,rou麻得连刘彻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但,宣传的本质,本来就是夸大! 特别是在这西元前,自我吹捧与宣扬的好坏,可是直接关系到刘彻统治的稳固。 而且,经过了一年多的实践,刘彻也发现了,好像老百姓,尤其是底层的老百姓,对这些事情,好像特别能接受,也特别愿意相信类似的宣传。 甚至于,夸的越厉害,他们就越相信。 想了想后,刘彻也大概知道为什么。 不是百姓蠢和笨,会被这些宣传文字欺骗。 实际上,中国百姓是世界上少有的精明与聪明的人群。 他们愿意相信这些夸大的宣传之语,是因为,他们不得不相信这些,也强迫自己必须相信这些。 不然,生活本已如此艰辛,再没有个精神寄托和希望,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甚至不需要太多宣传,老百姓自己就会脑补一个圣贤天子,心忧万民,泽被苍生的形象出来。 所以,后世,宣传来世福报,忍耐今生苦难的佛教,才会在中国那么兴盛。 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刘彻也是叹息不已。 但现在,他只能选择画个大饼给百姓看,让他们有个心理慰藉。 然后,尽量不加重他们的负担,尽量派遣一些靠谱的,能干事的官员去管理他们。 除此之外,即使刘彻,也毫无办法。(未完待续。。) ps:抱歉,俺记错了,那个客户端推荐是明天的~ 所以,今天的爆发推迟到明天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