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节 血流成河(1) (第3/3页)
妨碍了户口本上的户数增速,直接被判了无期徒刑,发现一个,抓捕一个,绝不留情,统统送去挖矿、修城墙。
张汤让他们打探的也不是什么秘密。 半个时辰后,王温舒走出县衙大堂,对着左右下令:“点狼烟,传讯荥阳兵!” 这天使,可是刚刚才杀了阳武县的县尉啊。 有什么样的皇帝,就肯定有什么样的臣子。 在后世的天朝。gdp的增速决定了官员的升官速度。 这羽林卫虽然奉命保护郡守上任,但指挥他们的,只能是郡尉。 地方征税,自然不可能全部递解给中央。 南阳郡,淯水河边。 杨家也差不了多少,只是,吃相好看一些,会讲一些脸面,做的事情相对隐秘一些。 于是,王温舒下令:“狼烟点起后,我们立刻走,遁入山林。等待荥阳兵到来!” 但,这市井之中都传的人尽皆知了,又能有多隐秘? 其中甚至有几位致仕的两千石。 忽然,南方一道狼烟直冲天际。 “天使啊,总算等来了您啊……”这县令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仿佛难民见到亲人一样,扯着王温舒的袖子。诉苦:“您是不知道,那任家有多霸道,下官上任以来,县中大小事务,俱不让下官插手,那任氏甚至就派了个管家来知会下官:尊府但安坐于堂上,垂拱而治即可,吾等宣曲士绅,自会料理一切!” 窦融恭敬的将诏书打开,一看,立刻就对左右下令:“擂鼓召将,有圣旨传达!” 这让张汤如何不动心? 张汤很清楚,他如今离开中枢,到这南阳上任。 此次张汤出任郡守,不止法家上下都是兴高采烈。 何况,这罪证都不需要去搜集,只要到宣曲县,看一看就知道了。 在新丰县的实践过程中,他已经尝过了背熟数据带来的好处了。 但万一要是任家怂了呢? 总而言之,一句话,南阳郡人多地少的情况一定要改变。 同样的,作为天子亲卫,羽林卫上上下下,被灌输的作战思想,只有一个:将令一下,全力以赴,不问敌人多寡、强弱。 在汉室九卿中排名第三。 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张武‘以愧其心’后混成了什么样。 下面的胥吏,想玩小动作?门都没有! 南阳郡全郡上下,有二十余万户。但土地却只有户口的一半。 王道自然乐得同意,派了十几个绣衣卫成员来到南阳郡,他们在宁成的家族的掩护下,提前一个多月,在南阳潜伏了下来。 一日之后,荥阳大兵就将开到宣曲城下。 这支力量,是汉室警戒齐鲁燕赵等地的关键。 因为他是直接处置和裁定两千石罪行和地方疑案的巨头。 荥阳令窦融见到这道狼烟,立刻就从自己的帅帐中,翻出一个被上锁的玉盒,用随身携带的钥匙,将玉盒打开,他就看到了里面的圣旨与虎符。 甚至于,有几位农家巨头,将其亲传弟子或者子侄,送到张汤身边。 未来更是有着九卿第一衙门的潜力。 “好在,我带来了七位农家的世兄,有他们相助,相信这个问题能够很快解决……”张汤在心里有些欣慰的想着。 农家的官员、学者也是弹冠相庆。 寡妇改嫁更是大大的好。 上头下令,有圣旨与虎符,他们就执行。 河南郡,宣曲县县城。 而王温舒要做的,就是在这十二个时辰的时间内,保住自己的小命,还有那个县令和口供的安全其实也不重要了。只要任氏敢动手,那就是死无葬生之地! 这却是**裸得火上浇油了,生怕那暴家跟杨家死的不够快。 至于原先的那个县令。此刻已经是跟个小媳妇一样,站在他的身旁。 好在,去年郅都去河南郡上任,绣衣卫的触角跟着延伸过去了。在雒阳城广收密探,帮着郅都查处了许多豪强。 但羽林卫不同,羽林卫上上下下,都深受军政分离的思想影响,不认同那些‘胡来’的地方官。 只是瞬息之间,随行的四百名羽林卫骑兵,就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作战准备,只等命令到来。未完待续。 那就丢人丢到姥姥家了,天子的脸面更是荡然无存。 张汤在新丰县,就组织了一次对赘婿这个好吃懒做的无赖群体的严打。一口气逮了百来个赘婿,统统送去长城脚下修地球。 嗯,这暴氏与杨氏倒下了。 天子旨意,旬月可抵天下。 “请郡尉下令!”吕申以下官的礼节拜道。 宁成朗声道:“本官奉郡守之命,特来调羽林卫甲都士卒,从郡守之令,将令一下,立刻缉捕暴氏上下,如有反抗,格杀勿论!” 秦始皇修的驰道,非常好用,将整个天下郡县与中央联系在一起。 有些没节cao。急于升官的地方官,甚至会亲自下场做媒人,给寡妇当红娘…… 如今已经跃居于少府、宗正、卫尉之上,仅次于廷尉与中尉。 农家自秦以来,就与法家成为了利益共同体,秦亡之后,法家凋敝、蛰伏了起来,农家则投身少府,成为农稷官。 王温舒自然知道对方所求的是什么。 绣衣卫目前在关东地区,普遍都没有什么存在感。 …………………………………………………… 在那以前,张武是汉军中的巨头,地位不下于俪寄、栾布。 作为当年太zigong三巨头之一,张汤自也不例外。 他恭敬的将一个被包裹在一位亲兵背上的木箱打开,取出其中的一个玉盒。 除了皇帝诏书外,还需要有虎符为信。 王温舒直接进入宣曲县县衙,大马金刀的坐在原本县令的位置上。 在关中,大致上,官府一直努力维系着这样的社会形态。 “这暴氏,真是作恶多端!”张汤评价着:“杨家也是罪孽滔天!” 刘彻喜欢看数据说话,从数字里找寻执政之道。 拖的久了,迟则生变。 不管是拓荒也好,重修田策也罢,甚至配合中央,迁徙一部分无地农民去辽东、朝鲜。 张武的故事,天下皆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