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三十八节 王者归来-墨家(3) (第1/2页)
杨毅的这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顿时就引起了许多围观士子的热血沸腾。 年轻人嘛,总是冲动而且感性的。 一句口号就能忽悠他们上战场,一个描绘出来的未来景象,也能激励他们头悬梁,锥刺股,日以继夜,奋发向上。 被杨毅这么一刺激,立刻就有许多的年轻人,心里面跃跃欲试,想要加入墨者的大家庭。 兼爱非攻什么的听上去,好像也挺高大上的? 不比东方的儒家说的君子之道差多少嘛。 尤其是如今墨家,似乎很得当今天子的喜欢。 去年考举,但凡是墨家子弟,几乎全部中了…… 这就让更多的******和投机主义者心痒难耐。 对文人来说,改变一下自己的********,或者换个嘴脸出来喊口号,其实,压根就没什么难度。 就像历史上,从纵横家变成了儒家的主父偃,还有从法家立场,变成高举春秋,甚至以春秋故事来解释法律的张汤们。、 文人,从来就不需要脸面,他们只需要成功。 为了富贵,为了权力,为了迎娶白富美。 莫说是墨家了,就是两千年后的那个最初的****,不也有一大帮平时衣冠楚楚,住豪宅,喝咖啡,平时私生活混乱无比的大师、名家们,纷纷跪舔,甚至脸不红心不跳的认为自己也是无产阶级的家伙吗? 杨毅看着人群,知道是时候了。 于是,他长身而拜,道:“幸蒙陛下不弃,以我墨者还有些许微功于社稷,乃特拨内库禁钱三千万与我墨家于长安城东市之侧,立一墨校,凡诸夏之人,无论士农工商,只要认同我墨家理念,愿与我辈墨者,一同携手,为天下兼爱,四海非攻之人,皆可来墨校学习,我墨家将不收分文学费,若有人能得我墨家任意一位墨者认可,更可免费提供食宿与生活之用!” 这个炸弹炸下来,顿时就惊得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 方士术士们在心里面是跳脚大骂,愤愤不平。 三千万啊! 这些钱,若是堆在一起,恐怕有小山那么高了! 当陛下却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拨给了墨家。 若是给我们,那该多好? 能去花街柳巷潇洒多少年啊! 而儒家的士子们,则是露出了无比警惕的神情。 墨校? 墨翟的思想,真要复活了吗? 再没有比儒生更清楚,墨家的可怕之处的人了。 当年,战国之时,儒墨之间在列国相互竞争。 尤其是在齐国,捉对厮杀。 彼此,对对方的能耐和行为方式,可是极为清楚的。 而当数年前,墨家在长安出现复苏的迹象,并且得到当今天子的大力支持后。 儒家的各个巨头,就已经紧急给自己的门人弟子和族人上过课,反复强调过墨家的可怕和恐怖之处了。 因而,现在大凡有所师承的儒生们都知道,当年墨家是怎么在列国吊打儒家的。 他们扎根于底层,与百姓士卒为伍,赤脚蓑衣,哪怕不为君王所喜,也能跟其他诸子百家,掰手腕,比拼一二。 一旦得到君王信重,立刻就是鱼跃龙门,横扫所在的国家的一切派系。 而且,因为他们起于底层。 所以,一旦溃败,其他派系几乎很难再在当地有所作为,只能灰溜溜的滚出该国,等待那个支持墨家的君王死去或者改变主意。 如今,墨家得到当今天子信重,更有军方的许多巨头支持。 若再被他们立起墨校,有了足够的人才补给和血液补充。 那,这个曾经的大敌,那曾经遮蔽了大半个中国,让儒家只能瑟瑟发抖,甚至被人在各个场合,朝野乡村所有地方反复打脸和嘲讽的墨家,在未来的三五年中,恐怕就要回归人间了。 最起码,在关中,将会如此。 “不行,我等要马上回去,将这个消息报告给老师!”许多人在心里想着。 而在围观人群中的其他诸子百家的弟子,却是看着人群里激动不已议论着结伴一同前去墨校学习的年轻人,纷纷在心里哀叹一声:“墨翟的学派,终究还是复苏了啊……” 但他们并不像儒家那样,对墨家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 对他们来说,墨家复苏也好,儒家崛起也罢,都是威胁。 所以也就不存在,墨家坏蛋,儒家好人这个设定。 对他们来说,儒墨都是异端。 插儒家一刀跟插墨家一刀没有区别。 当然,若有可能,多数人都会选择亲近儒家而排斥墨家。 只是目前看来,儒墨都已经是羽翼丰满,大势已成。 在这个情况下,聪明人当然不会跳出来当mt拉仇恨了。 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旁观。 “这是王者归来的景象啊……”远处,一个马车中,宋子候许九,把玩着手里的一个小物件,看着这里的景象,在心里想着。 “诸君!”许九看着马车中的其他几位穿着布衣的男子说道:“我等杂家子弟也是时候奋起了,不能让墨家独美于前!” “陛下已经准许我等,前往安东诸都尉治下,宣扬我等的理念,传播我等的思想,教化士民,有朝一日,我等或许也能像今日之墨家一般,堂堂正正的回归朝堂,告诉天下百姓,我等亦是豪杰!” “君侯所言,我等受教!”其他几人纷纷站起身来,长身而拜。 杂家凋零至今,最后的传承者,如同风中残烛,可能,自己等人就是这世界上最后一批立誓要合儒法,并墨道,兼百家之见的杂家子弟了。 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是杂家理念的真正支持和践行者。 愿意不惜一切,哪怕赌上身家性命,宗族名声,也要让世人知道,曾经有过他们这样的一群人,曾经思考过国家前途,百姓未来和天下苍生! “去吧!诸君!”许九慷慨的对着自己的这些同窗同门和同志们拜道:“陛下让我赠诸君一言:安东诸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今日,诸君子然离长安,来日,或许回归之时,便是负天下苍生之望,得国家社稷之盼!”许九说道:“届时,我将在灞桥,迎接诸君以王者之态,率三千子弟,回归朝堂!” “到时候,我等联手,将儒法黄老墨诸子,杀个片甲不留!” “必不负君侯所望!”所有人都是慨然而道,言语之中的决心已是毋庸置疑了! ……………………………… 库里提奥斯,站在人群中,看着周围的一切,耳中听着前面的那个叫杨毅的墨者的言语。 他在中国已经待了将近一年了,对中国的言语与典故,也有所了解了。 虽然,不是太明白,那个叫杨毅的墨者所说的一些话。 但他依然感觉心潮滂湃,难以自抑。 “我决定了……”库里提奥斯对着自己身旁的同伴说道:“我要去报名,去那个墨校学习!” 此时此刻,库里提奥斯心里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罗马贵族的使命感,如同他对祖国的未来前途的担忧一般浓厚而沉重。 “我的直觉告诉我,那个化学,于我的祖国,罗马,将有很大帮助,甚至可能是一门比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学问加起来,影响还要大的学问!” “罗马共和国,应该学会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