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可 (第2/2页)
由他来下达重要事宜了。 “下面,寡人要宣布一件大事。” 秦政高声朗朗道,威严的目光在大殿扫过一圈,群臣屏息以待,太和殿内寂静无声,落针可闻。 “寡人昨晚做了一个大吉之梦,梦见太祖皇帝托梦给寡人……” 秦政说到这里,两手高高抬起向虚空一抱拳,满脸庄严肃穆,群臣无人敢等闲视之。 他倒是不想用托梦这类的言辞,可古代做一切的事情都需要祭祀鬼神,自然用先帝遗梦来解释是最好的选择。 秦政见众臣无人有异议,继续道:“太祖皇帝说寡人是我朝命定的中兴之主,祖宗在天有灵,特以重宝赐于朕,助朕成就大业,寡人要去龙陵地界祭祀龙神,以祈求国家康宁。” 群臣听得面面相觑,人人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惊骇之色,半晌作声不得。 秦政这番话半真半假,既然不便告诉他们真实原因,就杜撰出一些充满神秘色彩的东西,反正这个时代的人普遍迷信。 越是神神怪怪的事物,他们就越容易产生敬畏之情——尤其发生在号称上天之子的皇帝身上。 这件事对文武百官来说太过意外,众臣发出一阵嗡嗡低语之声,人群中也不知哪个高呼一声:“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天降祥瑞,此乃我朝中兴之兆,社稷之福!” 众臣一听,谁也不甘人后,纷纷附和贺喜,一时间吉祥话如潮,歌功谀词泛滥,大殿中一片欢声笑语,仿佛当真国泰民安了一样。 秦政肚里暗笑,这些个旧臣正经本事没多少,说到歌功颂德拍马屁,那是不放过任何机会。 不过也好,如此一来,在这等气氛下,有人想反对也不敢说口了,要是说出一句晦气话,那才是大煞风景,没的惹人嫌恶。 群臣祝贺了好一番工夫,声音方才渐渐低了下来。 丞相李三思出列道:“启禀大王,王侯出巡非同小可,卤簿车驾,恐非短时之内所能备妥。
况且,此时国家还处于动荡时期,龙陵地界与邱月国相近,恐怕此时出巡不太妥当,微臣建议待与邱月国关系缓和后,再挑选个黄道吉日,再行西巡。” “缓和?寡人从来没想过要与邱月国关系缓和,此前蒙恬大将军已经将邱月国的一支部队击溃了,现在国内已经安定,正是趁势秒掉邱月国的大好机会。” 秦政接着说道:“寡人此前大肆征兵,可不是养着好玩的,自然是要建功立业的!” 众臣一听大王的打算,纷纷惊骇万分,他们从大王的口中听出了。 这哪里是寻宝啊,分明就是打着寻宝的名头,要将邱月国灭掉的意思啊,而且又是御驾亲征! 李三思作为老丞相,自然觉得此举极其不妥,赶紧出言劝阻;“请大王三思,如今匈奴人才刚不久被击溃,若是我国同时与多个国家交战,让他们一起联合了起来,恐怕会有所不利。” 秦政摆了摆手:“丞相多虑了,邱月国一向都是孱弱不堪,听说他那君主都是刚继位的一个小娃娃,和我北秦的国力比起来差了不是一星半点,灭掉它们没什么难度! 更何况,邱月国此前随着赵阳国一同来欺压我国,不给他们一点深刻教训,恐怕以为我北秦好欺负了! 而且,新的军功已经颁布下去有些时日了,只要是有抱负、希望光耀门楣的大秦将士,哪有畏战的道理?” 北秦此前颁布了新的军功制度,手底下的士兵早就摩拳擦掌,希望上阵杀敌,建功立业了。 可是朝廷一时半会只有东边和赵阳国的战争,自然让他们各个留守的将士们有些饥渴难耐。 要看着一个个友军都在杀敌建功,而自己等人却窝在国内,这如何不急? 纷纷想要投入战争之中,要知道就算是一个平民百姓,只要拿一个人头就能升一级! 前面的几级都是一个人头升一级,瞬间可以从平民一跃成为权贵阶层。 李三思还是有所疑虑,躬身道:“可是……大王若是离京恐声祸患,微臣认为,大王还是留在王城较为妥当,至于西征的事宜,还是交给武将们比较好。” 他坚持的东西缓和不少,同意了西征邱月国,但并不赞同皇帝亲自前去出征。 秦政自然听出了他的意思,挥袖道:“丞相不必多劝,如今正值北秦兴起之际,国内有志之士纷纷投入军中报效国家,寡人岂有坐在王城安然享乐的道理?自然要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一起将北秦的旗帜插在对方的王庭之上!” 朝中的武将们听到大王的想法,纷纷面露感激之色,他们其中的大部分武将都是大王一手提拔起来的。 自然能懂大王的意思,男儿谁不想建功立业,对于出征邱月国更是各个面露兴奋之色。 要知道,战争一方面意味着流血死亡,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发财升官! 李三思还想说些什么,但秦政挥手打断了他的话。 “霍去病、蒙毅出列!”大王朝着武将那边的人大喊。 “末将在!” 两人从武将中走了出来,朝着上方的大王下拜。 他们一个是虎豹营的总督军,一个是羽林军的总将军,各个掌握一方军团,现在已经是朝中的大将了。 秦政扬声道:“此次西巡事宜,为了尽快平定西方动乱,虎豹营、羽林军应倾数出动,尔等筹备军队事宜有段时日了,现在可否出兵一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