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自食其力,志在宣麻。 (第2/2页)
通透。 “饭菜可合小娘子胃口?”刘纬笑的格外得体,对衣食父母关心备至。 “菜式寻常,但很好吃。”李四娘似在嫌弃,又似褒奖。 “小娘子聪慧至极,一句话道尽治大国者、若烹小鲜的真意。”刘纬哄孩子很有一套。 “真……”李四娘很快就被阎氏拽到一边。 “夫人亲至,纬愧不敢当。”刘纬一丝不苟的见礼。 “奉礼郎过人之处,众所周知,莫要妄自菲薄,我家三姐儿、四姐儿甚少出外,日后若有失礼,还请多多担待。”阎氏笑容可亲,眼神却是有些渗人,丈母娘似的大包大揽,“这位是曹武惠长媳,这位是高武穆二媳……” 曹武惠即曹彬,逝于咸平初,得享三朝帝恩,长子曹璨时任枢密都承旨,手握实权,日正中天。 高武穆即高怀德,早走二十年,真定高家也就青黄不接,近乎没落,长子已逝,次子高处俊当家,兼六宅使,在东上阁门司混天度日,却一点也不消沉。 因为勋贵之间有着无处不在的关联,斩不断、理还乱,随时都有可能相互举荐,继而出镇地方,这也是赵匡胤当初杯酒释兵权的原因之一。 譬如,曹彬妻子高氏为高处俊姑祖母,曹彬四子曹玮娶潘美次女为妻,曹彬五子曹玹又娶李继隆次女为妻。 李、高、潘三家便以曹家为纽带连成一气,继续扩展下去,满朝勋贵全都沾亲带故,甚至能把赵恒包括在内,因潘美长女是其发妻。 又不能逼这些勋贵去和黎庶联姻,再不济也好过文武媾和,所以天子无动于衷。 文官有样学样,所以视而不见。 裙带一词,遂为姻亲代称。 以至于,后来刘娥垂帘听政时,要在屏风上勾勒出权贵联姻图,方便遴选排除。 …… 阎氏介绍亲近之后,韩宋氏又领着刘纬同一众妇儒重新见礼。
多为焦守勋、高处俊这样的没落世家,不缺富贵,空有爵位,无相应权势,起复皆在帝心。所以才会不余遗力的附和造瑞之举,只为名字能在赵恒耳边多回荡几次。 刘纬很快就迷失在这种盘根错节之中,一想到将来可能会凭空多出几百家亲戚就不寒而栗,第一堂课提前开讲。 这一场,主次分明。 姜氏、卫绍钦仍然在座,贵女加上药童共二十九人,眷属、随扈不再随身,屈居后堂。 三个别开生面的小把戏打头阵,点水成冰,筷子提米,手捞油锅。先是简单演示,然后是慢动作重复和原理解释。 大小看客并未因水落石出放下敬畏之心,反而多出几分身在课堂的严肃性。 刘纬手握教条,挥斥方遒,似妖童出世,不可方物。 “诸位不要小瞧这根竹条,它可是见过世面的,天子曾经亲持,宰执、枢密曾经听其所指。 为什么会这样? 明明只是用来吓唬meimei的一根竹条…… 我家先生校点贡品时,不小心装了进去,仅此而已。 所以,机会很重要,就像千里马和伯乐,可遇不可求。 所以,请你们珍惜这个机会。 事实已经证明这个机会有多重要,不信不要紧,我会不断证明。 你们也有三年时间证明自己,不为别的,为自己安身立命、为父母宽心。 不要觉得家世有多了不起,那是祖辈拼死拼活换来的,别让他们生前流血流汗,逝后流泪不甘。 你们终会外嫁,靠什么才能多年新妇熬成婆?嫁妆?娘家声势? 远远不够! 不论愿不愿意,你们终有一天要面对姑嫂之争、妯娌之争、嫡庶之争、长幼之争、甚至是婆媳之争、儿女之争。 宅内阴私,本学不讲,我也不会。 但当诸位成就慧眼一双、视线所及再无黑暗时,宵小自然无所遁形。 请诸位记住第一句话:以最大的善意对待人,以最大的恶意揣摩人。 话面意思,很好理解。 善意是行为,恶意是心理。 可以说的更直白一点,某县流民乞食富户,一日复一日,粮终有尽时,而赈济未至,结果如何,不难想象。 流民有错? 乞活而已。 富人有错? 心慈而已。” “那怎么办?杀光她们吗?”李四娘不食人间烟火。 “我的职责就是解答诸位疑问,但请举手示意。”刘纬暗暗心惊,看来李世隆杀人如麻一说并非空xue来风。 “哦……”李四娘怏怏不乐的露出小虎牙。 “流民一事并无根治之道,君明臣贤,还得风调雨顺,我大宋多以常平仓赈之、厢军置之。 但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患于未然,一日两餐、七成果腹以鬻其幼弱,一日一餐、五成果腹以鬻其妇老。 丁壮也就没了搏命理由,再将其分为一日一餐的两等疲之、间之,以待赈济。 这个方案勉强算是权宜之计,不如李小娘子所言标本兼治。 有没有可能既不伤天和?又标本兼治? 肯定有!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需要时间! 但天道如弓,世事难料。流光似箭,壮志易老。 当我在中书碌碌无为、忘却初衷时,请诸位代为警醒:苟利社稷死生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朱昂、孙奭、姜氏、卫绍钦不约而同的将视线投向宋太初。 现在就敢以宰执自居? 甘罗再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