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禧盛世_第五章 否极泰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否极泰来 (第2/2页)

   李濬遂遣亲吏去问刘纬意见,如果刘纬执意要告,明晨便请赵庆嗣同粪头对质。

    刘纬微微一惊,决定到此为止,但倾脚头受刑之后,必须游街示众。

    李濬代家属同意,而不是开封府。

    趋炎附势之徒无处不在。

    消息很快传到向敏中三子向传亮耳里,向传亮、向传式两兄弟一碰头,觉得赵庆嗣可能没安什么好心,遂告向敏中。

    向敏中一眼看透赵庆嗣用心,虽然赵昌言暂时并无回朝可能,但若赵恒依然沿用三相三参政格局,毕士安、王旦很有可能先后拜相。

    向敏中忍了,宰臣就该有宰臣气度,让两个不孝子先碰一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情势却急转直下,有鼻子有眼的拜相一事忽然换了主角。

    源于赵恒对河北局势的一次诏对。

    宋太初半辈子都在转运使一职上奔波,无疑具有极大发言权,也在应诏之列。

    半年多来,只要天气晴好,刘纬都会去陪陪宋太初,他不是一般的孩子,尤擅诗词理论,宋太初能耳提命面的也只有边事和地方为政。

    又逢党项崛起、契丹强势,西北局势也就成为日常话题,也就成为两人讨论、甚至是争论焦点。

    刘纬面对宋太初,很少藏着掖着,后世总结、推演总是毫不吝啬的喷薄而出,固然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却又是纸上谈兵,无法以事实佐证。

    恰恰宋太初最不缺的就是亲身经历,很清楚时下军政运作方式,不切实际的理论先是漏洞百出,然后脱胎换骨,继而形成一种面面俱到、无懈可击的全新战略。

    宋太初并没有死记硬背,而是在与刘纬辩论之中、在说服与被说服之间,不知不觉的完成政治生涯总结。

    所以,每每赵恒提问。

    宋太初总能信手拈来,却又切中时弊。

    他直言不讳的指出,必须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王者之师也做不到以战养战。

    举国之力养灵武一州尚且做不到,何况是一马平川的幽云十六州?

    即便能以举国之力拿下幽州,谁去攻?谁去守?粮草如何转运?

    惟有大军越过长城,战于中国境外,方无后顾之忧。

    ……

    宋太初嘴里从无古今所难、非臣愚虑所及等推脱字眼,也无迂回,也无高大上,却极具付诸于实践的可能性。

    赵恒一度开始怀疑人生,是不是赵光义留有遗诏而被忽视了,不然……肱骨之臣何以惨遭埋没?

    君臣一问一答,始于午前,终于黄昏。

    其间,先赐座,再赐茶,后赐宴,并请宋太初三次更衣。

    等在崇政殿外的候见百官虽然早早退下,心思却没离开。

    李沆亦不能免俗。

    毕士安、王旦、王钦若无不在心中哀嚎:不合规矩……未参知政事,怎能拜相?

    但宋太初的资历毋庸置疑,履历甚至比吕蒙正、李沆还要丰富:通判成都府、通判雄州、京西转运副使、河东转运副使、盐铁副使、陕西转运使、知梓州、知江陵府、知益州兼川峡四路都转运使、权御史中丞、礼部尚书、摄御史大夫。

    有心人这样一算,又觉得宋太初比谁都冤,功不功的暂且不说,是真辛苦……

    但淳化二年的用人之失,仍然是宋太初挥之不去的梦魇。

    何为宰相?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

    百官之长,岂能无识人之明?

    这一次,赵恒以诏代答,再次广纳贤才。

    学士、两省、御史台五品、尚书省诸司四品以上,于内外京朝、幕职、州县官及草泽之中,举贤良方正者、直言极谏者各一人。

    刘纬一直宅在家中修养,却不妨碍又一次冲上风口浪尖。

    诗词冠绝天下,十岁教书育人,死后尚能复生,可谓千古祥瑞。

    如此人才,又是谁青眼有加?

    宋太初!

    热议不断发酵,渐渐偏离事实,且越传越离谱。

    无女不欢,乳血为食,克君克亲,提线肱骨。

    以巫蛊厌胜之身而不死,以断袖余桃之姿而媚上。

    人言可畏……

    刘纬不得不避嫌,十来天都不敢去看宋太初,还不敢让马翰插手,唯恐影响宋太初拜相。

    从未打过照面的赵庆嗣在胞姐赵王氏威逼下自证清白,遣其妻女登门拜访,赌咒发誓,无所不用,只为脱离嫌疑,并将矛头隐隐对准向敏中。

    赵庆嗣妻女红着眼出刘宅之后,刘纬又多出一条罪名,妖童好贵妇、尤喜往昔执政妻女、儿媳……

    七月中旬。

    刘纬拜别宋太初,携家带口赶赴洛阳,一出西水门,便怒对金明池一湖秋波,吼出心中郁闷。

    “老子童男!玩弄谁了?”

    等在渡口送行的李三娘受惊落水……

    咸平六年,七月丙子。

    宋太初改任刑部尚书、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历史终于让出一条从未有过的康庄大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