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澶渊之盟(二) (第1/2页)
“王超误朕!” 赵恒耻于就和亲一事广泛征询意见,仅召高琼、寇准、冯拯、陈尧叟夜入行宫奏对,却又将萧胡辇串连起兵、刘纬来信悄悄瞒下。 春秋以后,但凡华夏政权必然以“夷夏之防”为国策根本,有外嫁,无外娶,皇室汉族血统始终保持纯正。“戎狄豺狼,不可厌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之论,根深蒂固。 寇准、冯拯、陈尧叟怒发冲冠,同仇敌忾,吐沫星子乱飞,污言秽语频出。骂契丹狼子野心,骂刘纬jianian佞,骂曹利用玩忽职守,骂王钦若、孙全照不知轻重,以继续陈兵澶州为应对方案。 高琼则是一言不发,有意请赵恒改幸澶州南城。 该面对的还是得面对。 刘纬以“便宜行事”,契丹以国信致函,和亲显然已是一份协议,而非协商意愿。 敢于毁诺,就要承担后果。 澶州行宫,灯火彻夜,仿佛又是一场大战前夕。 子时末,六十余封急诏奔赴四面八方。 城外。 秦翰、李继隆、石保吉不约而同的披甲出帐,驻足观望。 就在这时,西方大亮。 一道流星直入奎宿,主边兵动。 赵恒再难入眠,归心似箭。 丑时末,急递来报,盘踞德清军的契丹大军撤向天雄军。 赵恒遂召李继隆行宫奏对,并未隐瞒萧胡辇在契丹南京路串连起兵一事。 李继隆当面指摘:“王超虽是官家潜邸旧人,但今次逾期四十四日不至,观其行程,颇多蹊跷,意图未明,怎能以诏催逼?” 赵恒道:“请舅舅放心,发往定州行营的诏书……朕已扣下。” 李继隆小松一口气:“如果萧胡辇串连成行,萧绰回师幽州很可能不得门而入,臣以为在没有达成协议之前,萧绰会继续南下,一战告捷,癣疾不治而愈。” 李继隆略一沉吟又道:“和亲一事,史无前例,臣不能言。若是萧绰弃后路于不顾,会兵澶州,王钦若、孙全照必定出城来援。天雄军肯定守不住,请官家改幸南城,或能保全天雄军。” 赵恒问:“若以寇准镇天雄军呢?” 李继隆微微一滞,劝道:“寇准不一定愿意,值此国家危亡之际,官家莫要逼人离心离德。” 赵恒云淡风轻道:“契丹不退,朕不南归,寇准能有什么意见?” 李继隆踌躇不已:“观王钦若、孙全照先前一战,官家若在澶州,必然来援,换做寇准……” 赵恒还是无动于衷:“舅舅不是在吗?朕何惧之有?” 李继隆虽然一直在劝,但在赵恒执意留守之后,却又热泪盈眶的欣慰离去。 赵恒吸取召见寇准、冯拯、陈尧叟的教训,逐个征询要近重臣意见。 秦翰排在第二位,关心略微不同。 赵恒问:“两国议和,军中可有不满?” 秦翰汗颜:“回陛下,确有少许非议,多为马前卒,不识大体。” 赵恒不露声色:“说来听听。” 秦翰细不可闻道:“当以全胜之师,却城下之盟。” 赵恒又问:“卿以为呢?” 秦翰道:“契丹之所以轻骑冒险,就是欺我军转进乏力,一日两百里,一日三十里,谈何却敌?除非幽州易手,扎住契丹南下口子,否则我军只能固守河北诸城。” 赵恒遂示刘纬密奏,命秦翰参详把握。 秦翰立刻汗如雨下。 “陛下亲赴澶渊,以万乘之尊,夺万难之险,扬威于虏前,安民于身后……” “王超官阶、宠遇已是武臣至极,河北之外契丹无以为酬,其徘徊不进或因心系潜邸事……” “和亲之弊,在夷夏之防。但若秦国公主所出他日君临北朝,不正是不破不立?失小节以全华夏疆土,何错之有……” “若陛下拒绝和亲,请以寇准出镇天雄军……” 秦翰奉还奏疏,隐隐明白赵恒心意,遂解君忧:“官家若愿徐徐图之,奴婢有一权宜之计,契丹主既然肯将其女记在其母名下,何不冠以韩姓掩人耳目?但此事不应由官家开口。” 赵恒不置可否:“朕在京师布置可有不妥之处?” 秦翰汗流浃背道:“宋太初、毕士安均为老成持重之臣,禁军多在外,由官家掌控,诸事可以万全。奴婢不知刘纬其人,亦不知其处事方式,观其语似在担心诸位亲王……” 赵恒又问:“卿赴定州行营代王超?” 秦翰道:“奴婢愿意,但此事万万不可,定州行营上下显然已就来援达成共识,即便奴婢亲至,恐也无济于事,暂时不问、事后按察为佳。” 赵恒颓然长叹:“王超误朕!” 天蒙蒙亮。 盟约难成一事,很快扩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