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澶渊之盟(三) (第2/2页)
长,但危急时刻两人互以遗书托付、同生共死…… 在场众人均有不平之色…… 秦翰携诏上任,尴尬不已的挠了挠头,待孙全照等人暂避后,才又以赵恒口吻安抚:“参政此次不负圣望,官家赞以凤阁鸾台之才,请参政委屈三年,权作出外养望。” 王钦若喜极而泣:“三年?” 秦翰十分肯定的点头:“北朝秦国公主入宫,陛下便召参政回朝。” 王钦若喜不自胜的朝北望去,暗暗祈祷:刚刚咒你不得好死……是我不对…… 刘纬来的很快,额头新添红肿,说是不小心撞的,谁都不信。 王钦若半真半假的一惊:“奉礼郎不是屡赞契丹比我汉人还重礼节?” 秦翰是真不悦:“和亲一事太唐突了。” 刘纬遮遮掩掩道:“下官晓得轻重,真与国事无关,私怨、私怨……” 孙全照作势要走:“某回避?” “下官不是这个意思。”刘纬连忙摆手,“这事说来话长,北朝太后这人,喜欢跟人讲道理,但又不许对方辩解,下官听着听着就迷糊了,不小心一头撞过去,姿势有些不雅,挨了两脚。” 天雄军正对契丹王帐,摊上和亲这么一档子事,包括秦翰在内,全都心不甘、情不愿,此时却是忍俊不禁。 刘纬抱怨道:“下官始终想不明白,契丹秦国公主身份尊贵,又是豆蔻年华,远嫁三千里,嫁妆年年有,年年五万贯,百利而无一害,怎会耽搁这么久?” 王钦若谆谆告诫:“夷夏之防,卧榻之侧,怎能不慎重?” 刘纬反手一将:“幽州在手才有资格说夷夏之防,卧榻之侧。参政若以这个心态议亲,实在是本末倒止,陛下所托非人。”
王钦若面红耳赤。 秦翰问:“夷夏之防、卧榻之侧不能为本?以何为之?” 刘纬道:“哪一年没冻死过人?哪一年没饿死过人?每年五万贯与民休养生息不好?” “陛下委屈求全换来皇宋无饿殍、无冻殍,这就是本。” “成天喊夷夏之防、卧榻之侧,却无力回天,口惠而实不至,何苦来哉?” “若是觉得百姓无足轻重,以五万贯激励今次有功将士继续为陛下效死,不也好过契丹拿去养兵?” 秦翰道出澶州君臣诉求:“寇相以为,绢依前议,银则全免。” “寇相何不亲至?”刘纬冷笑,“下官还想让契丹为河北百姓偿命!契丹答应吗?不能拒敌于国门之外,就不要做不切实际的幻想。” 孙全照笑着转圜:“奉礼郎挨了一顿揍,火气见长。” 刘纬道:“现在不是上天讨价、落地还钱的时候,无论进度如何,契丹都会在初九以前拔营。小心思藏着掖着,免得贻笑大方,现在是议亲最佳时机,真等到契丹北归,就轮到他们狮子大开口了。” 秦翰苦笑:“既然如此,奉礼郎心中可有章程?” 刘纬道:“要看参政怎么想?” 王钦若摇头:“我能有什么想法?尽快送走,请奉礼郎畅所欲言。” 刘纬微笑不语。 王钦若后知后觉:“我已不在其位,这就上疏陈情。” 秦翰接口道:“若是以金帛赎民一事,我没意见,可先从军库借调,再禀陛下。” 刘纬道:“契丹此次无功而返,人心急需安抚,加上前约墨迹未干,不会有什么让步空间。” “参政可以在礼数上多下功夫,但凡涉及秦国公主之礼,越重越周全越好,要让契丹觉得不好意思,要让契丹觉得仅是嫁妆已经不足以回应这份尊重,日后秦国公主可能因为这份不对等,为世人所轻。” 秦翰眼前一亮:“奉礼郎是想让契丹以地陪嫁?” 刘纬毫无欣喜,吐出惆怅万千:“如此一来,何惧非议?下官也不用担心被人喊打喊杀了。” …… 天雄军外围。 契丹王帐突然一阵sao动。 萧绰、耶律隆绪并肩而出,蕃汉文武侍立左右。 王钦若急趋上前,并深深一揖:“北朝皇帝陛下、太后殿下纡尊降贵,外臣王钦若愧不敢当。” 萧绰、耶律隆绪、韩德让心里同时“咯噔”一声,战事疑云忽起。 “南朝执政亲来,孤理应出迎。” 萧绰强颜欢笑。 “北朝秦国公主尊贵,外臣不敢不来。” 王钦若神情自然,毫不做作。 “行营简陋,请南朝执政稍事休息再议。” 萧绰盛情相邀。 “外臣愧不敢当,值此兵凶战危,不化干戈为玉帛、不敢懈怠。” 王钦若婉拒,并立即投入到与韩德让的协商之中。 但凡今古礼仪有异,以重为主。 但凡夷夏礼仪有异,以重为主。 但凡两国立场有异,以重为主。 韩德让一度错乱到以南朝自居,遂引王继忠为奥援,勉强撑到黄昏。 王钦若一出行寨,契丹便整军备战,马食粮谷,箭不离身,人不卸甲。 是夜,萧绰、耶律隆绪和衣而卧,静待风雪来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