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呼之欲出 (第2/2页)
安,皇城司不仅像极了贼窝,仿佛还有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笼罩在皇城之上,伸缩自如,张紧不惊。 杨澈七十有三,实为四朝元老,谁能逼他自尽?他就只能自尽? 赵元偓? 赵元偁? 赵元俨? 不! 他们不配! 明目张胆作贱赵光义诸子的只能是赵光义那个级别! 但赵德昭、赵德芳早已死于非命。 赵廷美也没逃脱赵光义毒手,诸子先徒西京(洛阳),再徒房州(今房县),最后在宋州(今商丘)安家。 直到赵恒登基以后,才于咸平年召赵廷美长赵德恭、三子赵德彝回京,并赐宅皇城西角楼以西、安远坊,又称“北宅”,遂为赵廷美子孙世代所居。 苟延残喘而已,哪有报仇雪恨的能耐? 可是,皇宫之外,另有一宫,曾为赵光义潜邸,位于丹凤门以南,与北宅俩俩相望。 俗称“南宫”,今为楚王赵元佐住处,即赵光义长子,赵恒一母同胞。曾经独居东宫,却又拒绝承嗣,并请立赵匡胤次子赵德昭为太子,世人遂以癫狂许之。然而,就是这癫狂之人,在赵廷美落难时,毅然决然的一人伸出援手,后又险因赵廷美身故而逝。 这下,就连赵光义也认为长子痴傻,不宜居东宫之位,百般刁难,枉词频加,冠以“残忍”、“纵火”、“不法”、“桀纣”等难为人君之词。 百官无动于衷,谁不想有一个至情至性的人君?
赵光义先夺兄位,怎有脸再夺子位? 如此一来,不仅爽约“金匮之盟”,亦违“嫡长之道”。 其时,寇准出外陛辞,赵光义便以东宫易位一事相询。 寇准献策:搜东宫求证。 果得剜眼、挑筋、摘舌等yin刑之器。 赵光义遂废赵元佐为庶人、贬居均州:“汝为亲王,富贵极矣,何凶悖如是?国家典宪,我不敢私,父子之情,于此绝矣。” 并拒绝宗亲、百官求情:“朕每读书,见前代帝王子孙不率教者,未尝不扼腕愤恨。岂知我家亦有此事?朕为宗社计,断不舍之。” 百官再三上表,方改囚赵元佐于南宫,后来赵恒登基复封楚王。 赵元佐不仅以养疾为由不朝,还屡拒赵恒临幸:“不敢见也。” 虽说南宫守卫森严,不通外事、不见宾客、不得街市下马、非从祠不得以宗亲往来。 但当初王继恩、明德皇后、李昌龄胆敢改立赵元佐为帝,就说明南宫守卫根本不是铁板一块。 一母同胞! 赵恒不是赵光义! 赵元佐也不是赵匡胤! 但寇准只是寇准! 他寇准当初敢往赵元佐头上乱按罪名。 他赵元佐礼尚往来,不也是天经地义? 或许是公道自在人心。 或许是赵元佐与赵光义的截然相反,贞其大节,幽光内韫,废太子依旧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所以,淳化三年,狂人迎寇准于马前,山呼“万岁”。 所以,咸平六年,申宗古告寇准私通安王赵元杰。 …… 刘纬找上卫绍钦,直言不讳:“陛下不知寇准与楚王恩怨?” 卫绍钦冷笑:“何不去问宋太初?不会以为他真是一心田园吧?”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都知这样心安理得的明哲保身,宋公一心归老田园,不也是一种提醒?况且宋公提过,但我当时张冠李戴,想到恭孝(赵元僖)皇太子身上。”刘纬转身就走,“这人啊,真是一刻都不能松懈。” 卫绍钦冷喝:“你想去哪?” “老子回家生孩子!总不能稀里糊涂的被王八蛋们玩死。”刘纬扬长而去,“都知放心,都知出外,我一定去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