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玩火自焚 (第2/2页)
不能再满意,东临开封府,南望都亭驿,北接汴水,西倚内环路及城墙,每两百步置一防城库,并有禁军驻守。整体治安环境良好,作为女学所在,最合适不过。 刘纬告假一日,固然是心虚作祟,慈恩寺许愿池改造才是主因,寿昌、郑守均屡投不中无关大局。若是赵恒在百官面前出丑,石保兴生前的一番心血付诸流水不说,还会连累慈恩医院运行进度。 石康孙更急,但许愿池下面是一间储钱密室,堵上容易更换难,一拆一盖最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赵恒临幸不会超过正月十五,也就二十天。 两人最终决定在许愿柱上加装一只六寸莲碗,寄希望赵恒的投壶技能不会差到没谱。 林宪杰携妻王媛、子林嘉一直眼巴巴的守在一边,连续两年落第,再加上赵恒年中突下劝学诏、权停贡举两年,他已没了往日凌云壮志,一心只想在刘纬手下讨个来钱的营生养活妻儿,并接父母来京安享晚年。可刘纬偏偏把借住在慈恩院的两百落第举子扔给了他,成天忙的脚不落地,却不见一点油水,恨不得在许愿池里捞些钱贴补家用。 刘纬接过林嘉抱在怀里:“天这么冷还把嘉儿带出来,先生这爹可不称职。” 石康孙在一旁敲边鼓:“你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地道,成天在官家面前晃悠,为什么不给先生讨个好点的差事?就知道和好侄儿抢心上人!” 刘纬啐道:“谁是好侄儿?你?谁是心上人?洪澄?你要是明媒正娶,现在就可以上门提亲。” 石康孙喜上眉梢:“还没同床?” “媛姐在,别胡说八道。”刘纬板起脸,“我三月回家,五月才缓过气,马翰那边又一堆破事,带着先生提心吊胆?” 石康孙出主意:“不如让马忠带带先生,两家隔得这么近。” 刘纬摇头:“下水容易,上岸难,马忠将来承荫入仕,先生呢?我已经和宋公沟通过了,先生可以去晋城入幕,混两年资历,待宋公罢使相,再承荫入仕。”
林宪杰热泪盈眶:“郎君费心了。” 刘纬再次摇头:“承荫入仕前程有限,我还是希望先生待在京师,继续参加贡举。” 林宪杰问:“郎君觉得我还有希望?” “希望很大,先生可能是受我连累。”刘纬苦笑,“这两年知贡举者均以成熟稳重著称,赵安仁、晁迥这些人容不下离经叛道之语,我帮先生把把关,再试一年。” 林宪杰喜极而泣:“我听郎君的。” 刘纬道:“先生不要小看慈恩院这两百同窗,好好带带,我将来的富贵与否全看他们表现。” 石康孙失笑:“别说是大宋日报?他们写的游记谁看?马忠是粪统,这不得是饭统?我才不当那个什么狗屁社长。” 刘纬问:“随你,将来别后悔,排版怎么样了?” 石康孙道:“版已经排好了,翻印差强人意,墨色太重,单面印刷没问题,双面印刷很容易糊。” 刘纬没好气道:“那不早说?能不能把永昌坊买下来,全看他了,快去看看。” 石康孙不为所动,边走边嫌弃:“我可不是林先生,你说什么都信,那个狗屁社长我肯定不当!” 永昌坊即慈恩寺所在,距御街仅仅一坊之距,道路宽敞明亮,辇驾通行毫无难度。 虽然不像国子监所在的敦教坊、武成王庙所在的武成坊那样久负盛名,也算外城黄金地段,而且地价便宜一大截。 刘纬有意将慈恩寺、慈恩院、日报社、从业者协会整合在一坊之地,互为奥援,会是另一块文教区域,也会是日后话语权所在。 一块棉布就解决了石康孙嘴里的着墨难题。 刘纬拿着人类历史上第一份四开小报傻乐,尽管还有很多亟需改进的地方,但较官方邸报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我的小祖宗,你又干了什么?”周文质领着一小黄门匆匆寻来,脸红脖子粗,额头全是汗,“阎都知正在后苑除雪,官家宣你觐见。” “李学士没去?明明是他接的耶律委演话茬,总不能看着他往坑里掉。”刘纬隔空叫屈。 …… 在赵恒面前。 刘纬又是另外一种态度,全盘认错:“跟耶律委演那种武夫讲理,他会觉得自己拳头更硬、刀剑更利。讲礼,又会觉得是在羞辱他。真不如以夷制夷……” 赵恒声色俱厉:“若是弄巧成拙,如何收场?” 刘纬言之凿凿:“回陛下,绝无可能,那不是逼乙室乙部造反?而且平原郡主在北朝皇帝、北朝太后眼里不值五万两银,打个对折都够呛。” “绝无可能?”赵恒冷不丁的笑了,“耶律留宁今晨上疏,请与卿联姻,朕该如何答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