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取士从不分男女 (第1/2页)
三月十六日,黄昏。 诏降武成王庙,榜于诸门。 自大中祥符五年壬子科起,凡礼部试奏名一等、殿试一等付《皇宋晨报》依次刊登,以公议论之。 五千举子邀拜皇宫,山呼万岁。 晁迥、利瓦伊、刘综、孙奭心思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共识:成为当朝权要公敌,日后仕途必然艰难…… 譬如同知枢密院事陈尧叟,一直想报苏易简当初的提拔之恩,一心想为其子苏耆谋个进士出身…… 譬如王旦,侄婿众多…… 譬如王钦若,财源受阻…… 钱易、张崇贵直入贡院,督促弥封复原,以防再有突发事件。 巡铺官、巡逻官均由皇城司遴选,主事官等在都堂外呈报:挟书扶出者十八人,涉及同科保人九十三名,除此之外,并无舞弊。 张崇贵心中大定,注意力全放在戴朝宗的试卷上:“能否确认是戴朝宗亲笔所书?” 众人惊惧又起,这是什么意思? 孙奭抢先应道:“可以确认,戴朝宗的废稿也已寻出,无代笔之疑。” 晁迥脑中灵光一闪,垂死挣扎道:“观戴朝宗笔迹,最少十年功底。” 张崇贵点了点头道:“学士所想,与某之忧,不谋而合。” 钱易冷笑:“那也得等院外举子散去再议,署名刘纬的卷子能飞不成?先将弥封复原,出榜平息公议。” 晁迥拼命找借口:“若是无他署名的卷子呢?就是我等徇私?” “那要看院外举子信谁。”钱易转身奚落一众弥封官、覆考官、编排官,“诸位还在等什么?等禁军送诸位出院?” 晁迥有意拉人下水:“请钱学士先过目一等前三,乃我等公推。” 钱易嗤之以鼻:“钱某来年若能知贡举,决不假僮仆之手。” 晁迥气的浑身直颤:“你……” 钱易视若无睹:“医官何在?还不送晁学士下去休养?诸位考官若是心虚,就由中使复原弥封。” 弥封官、覆考官、编排官蜂拥上前,一一确认后解封。 “宋大中祥符五年、进士壬子科。 刘纬:字嘉瑞,小名纬哥,年十八,三月三日、子时生。 本贯:开封府、祥符县、嘉善坊。 祖籍:峡州、夷陵县、石磨村。” 都堂之内,鸦雀无声。 乌龙一场? 里外不是人? 不作死就不会死? 晁迥两眼一翻,捂着胸口倒地。 医官总算排上了用场。 钱易晒然而笑:“诸位继续。” “且慢!”张崇贵按住刘纬试卷,沉声问道,“可是本人笔迹?” 钱易似笑非笑:“此乃开封府解元,千金不换,当仁不让。” 张崇贵不为所动,瞠目巡视:“可是本人笔迹?” 一众考官不约而同的把视线投向孙奭,屏声静气。 孙奭眼角泛起两点晶莹,淡淡微笑:“笔迹一试便知,做不得假。周王殿下就读资善堂时,曾以左手习字,为孙某所阻,想必根源在此。” 张崇贵也笑了,未能出声,嘴眼歪斜,半身僵硬。 …… 赵恒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误会而已,偏偏一个当场晕厥、一个当场中风。 这下好了,鬼都不信两人是无辜的。 王旦从不在君前言人是非,这次没能忍住,半褒半贬的赞了句:“心高气傲。” 于是有诏:置誊录院。 令封弥印官、封所试卷付之,集在京百司书吏录本,并由诸司供帐,内侍监院,京官校对。 自此,试行于殿试的誊录制扩大至礼部省试。 三月二十二日。 赵恒御崇政殿亲试礼部奏名贡举人,一日试四场,诗、赋、论、策各一道。 《天选不可升诗》、《铸鼎象物赋》、《以文占天论》、《古之明王,以道揆事,以贤任官。人得以尽其才,法足以尽其意……方今之务,应时而造者,必有其序……然则孰戾而不合,孰可推行之?》 殿试阅卷锁考官于学士院,耗时十日左右。 历经弥封、初考、定等、再弥封、再定等、覆考、详定等步骤,将编排结果交由天子定夺。 所谓亲试,不仅是指天子当日在殿监考,也会在阅卷期间,亲临学士院视察。 三月二十五日,午时初。 赵恒自学士院返宫就食。 监登闻鼓院内侍匆匆来报:常州民女秦氏击鼓以告,其夫萧十一郎为景德二年、景德三年、景德四年常州发解试解元,大中祥符元年入京应试,至今未归…… “常州三科解元?寻夫?”赵恒问,“萧十一?大中祥符元年以来,进士科应该没这个人。” 那内侍一脑门儿的汗:“回陛下,据秦氏所诉,萧十一郎常在光教院出入。” 赵恒色变:“光教院有男子出入?” 那内侍汗流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