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北地兴风(七) (第2/2页)
宗愿道:“可孩儿也想听南朝嘉瑞讲故……讲史。” 萧菩萨哥颔首:“那也得先睡觉,明晨南朝嘉瑞来牙帐应直,请其先讲史。” 耶律宗愿甜甜笑道:“娘娘圣躬安。” 萧菩萨哥微笑不语,待耶律宗愿熟睡,才静悄悄的返回牙帐。 行宫是契丹的权力中心,仅文官县令、录事以下更迭除授听任留守中京的中书铨选,余下皆须赴行宫所在取旨、出给诰敕,经日行七百里、五百里不等的马递敕行天下。 行宫外围还有一种另类存在:瓦里。 凡宗室、后室及世官之家,犯反逆等罪,没其籍、入瓦里,为帝室奴役,眷属、亲近则没为著帐户、入宫为奴、分赐臣下。 凡瓦里所押郎君、娘子,远犯、未赦者侍卫陵寝,近犯则随侍行宫。 耶律隆绪并无可以托付的阶级,每日急奏又多在入夜前抵达,不得不伏案忙碌。 萧菩萨哥煮了碗乳粥奉上。 耶律隆绪捧粥暖手:“宗愿睡了?” “嗯。”萧菩萨哥欲言又止,“南朝嘉瑞或已有所悟。” 耶律隆绪愣了愣,摇头道:“那不是有所悟,而是心虚。” 萧菩萨哥道:“妾身不懂这些,南朝嘉瑞自南京而来,今已五十余日,却对隆庆礼贤下士一事只字不提……” 契丹后室与宗室并列,开国以来已有两任太后摄政,并无后宫不得干政一说。 耶律隆绪道:“朕若开口,家丑外扬。他若开口,不仅有离间我兄弟之嫌,还有乱我契丹国政之心。即便他有意开口,也会在陛辞前一日。”
萧菩萨哥问:“留不住?” 耶律隆绪苦笑:“易地而处,朕也不愿意。他的实际年龄应比程宿小,是南朝最年轻的状元,而且是以七品官身、四元及第,不出意外的话,十年之内,必入中书。朕的暗示瞎子都能明白,可朕的暗示有什么用?朕在位,可以让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朕不在位,谁容得下他?朕一人作保,比不上南朝一国作保。朕有意让他与宗亲、后室亲近,他却与萧啜不、萧匹敌这两个孩子打成一……” 耶律隆绪突然住口不言,脸色苍白。 萧菩萨哥道:“是在忌讳南朝非议?” 耶律隆绪心中疑虑如野草般疯长:“娘娘觉得他为什么把心思放在啜不、匹敌身上?” 萧菩萨哥道:“啜不、匹敌深受陛下关爱,未来更可期。” 耶律隆绪一字一顿:“那些典故尽是托孤之忠!” 萧菩萨哥花容失色。 …… 军营最忌夜动。 绵延十余里的行在之所,有驼马牛羊的嘶鸣声、有铃声、有风声、有水声,就是不闻人语声。 刘纬与有官阶的五名同僚挤在一顶毡帐里,另有四名汉人役夫贴身照料,负责日常起居、出行。 “请南朝嘉瑞更衣,陛下有请。”一内侍领着一队宫卫做不速之客。 李余懿以下无不骇然。 入夜躁动,必有不虞。 刘纬也这样想,见四下仍是漆黑一片,才放下心。但一进牙帐,心又悬了起来。 往日彬彬有礼、且极重仪表的耶律隆绪披头散发、斜襟半敞,正坐在炭盆边拨弄碳火,上面还吊着一壶奶茶,内侍、宫女、侍从官皆已无影无踪。 刘纬急趋深揖:“陛下圣躬万福。” 耶律隆绪拍了拍屁股下的黄布,“坐,朕夜不能寐,找嘉瑞过来说说话。” 刘纬隔着炭盆跪坐:“外臣荣兴至极。” 耶律隆绪似笑非笑:“朕本以为嘉瑞也会像前八位正旦南使那样,要等到回国再赋诗抱怨朕待客不周。” 刘纬轻吟:“一时制美宝,干载助兴王。中原既失守,此宝归北方。子孙皆宜守,世业当永昌。” 耶律隆绪愈加脸热,心浮气躁。 “陛下也曾赋诗以记。”刘纬揖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南北均需时间反省昔日所作所为。” “三尺冰冻啊,朕有时间消融吗?”耶律隆绪神情落寞。 “当然……”刘纬如梦初醒。 “哈哈……”耶律隆绪开怀大笑。 “嗷呜!”荒原狼群对人类这个不速之客的深夜放肆,报以激烈回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