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大争之世 (十四) (第1/2页)
史上,王安石的方田均输法效果非常显著,虽只河北、河东、陕西、京东试行,却丈量出一百一十万顷不在册良田。 也就是说,河北、河东、陕西、京东每两亩良田,就有一亩逃避科役。 宋神宗、王安石却止步于此。 凭空多出四路财赋,竟然不了了之? 因为方田均输法已经触及士大夫阶层的根本利益,他们不约而同的夸大、歪曲、甚至是妖魔化方田均输法负面效应,引导民间恐慌氛围迈向不可预知,并暗中怂恿成千上万的百姓诣京叩阙,渐成狼烟。 王安石、蔡京都在方田均输法上碰的头破血流,断送北宋王朝最后一丝生机。 …… 郭谘、孙琳是土生土长的河北进士,苦世家豪族久矣,曾在天禧十四年上“方田法”,但被束之高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赵光义北伐之后,宋进入全面防守阶段,河北、河东、京东局势相继糜烂,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大量良田荒废。 但以吕端、李沆、毕士安、王旦为首的世家大族扎根北方,又是当朝权贵,一边坚定赵恒守土之心,一边吸纳无主良田。 契丹每一次犯境,都是一场财富再分配。 雍熙三年(986年)到景德二年(1005年)的二十年间,河北、河东、京东大地,上演无数颠沛流离:乡间百姓惨遭屠戮、掳掠,世家大族据城坚守,并促成南北议和。 民,死了一茬又一茬,无人收敛,遑论科役? 官还是那个官,步步高升,以荫补、联姻、故旧惠及子孙。 赵恒、刘娥、赵祯的与民休养生息之心,肥了势家,苦了百姓。 官户负担不断转移至民户,一、二等户变三等户,三等户变四、五等户,四五等户变流民,田地荒芜,过个几年又入势家手…… 科役年年递减,转运使难为无米之炊,磨勘怎么办? 杨偕既为仕途苦、又为百姓苦,欲以郭谘均洺州、肥乡田赋,连上两封奏疏都不见下文,似乎卡在中书。 他师从种放,只道是刘纬心有芥蒂…… 不曾想,刘纬对河北、河东、京东势家喊打喊杀之后,又推他们上前台,并至端礼门亲迎。 杨偕受宠若惊,不像是去前台,更像是赴天台。 刘纬领着三人往大庆殿参谒,边走边叮嘱:“田制之改,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你们提及,恐难善终,所以压了几个月,今可畅所欲言。” …… 刘娥、赵祯在大庆殿后阁升座。 礼毕。 郭谘将方田、均输之法娓娓道来:“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县委令、佐分地计量,据其方庄帐籍验地土色号,别其陂原、平泽、赤淤、黑垆之类凡几色。量毕,计其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刘娥、赵祯脸色越来越凝重,心中生出几分侥幸:若是川峡四路也这么细致,后果不堪设想,反倒是刘纬看似胡闹的快刀斩乱麻之举更具可行性…… 刘纬问:“川峡四路摊丁入亩之制,三位可有耳闻?有何感慨?” 孙琳已有腹稿,脱口而出:“略显仓促。” 刘纬笑赞:“说的好!很仓促!” 郭谘道:“田制乃社稷之本,仓促行事,难以周全。” 刘纬问:“若是重定田地肥瘠,会不会惹民恐慌?受损势家会不会推波助澜?” 郭谘若有所思:“相公是想侧重丈量,而非均输?” 刘纬道:“近代北地多难,等可降,不能升。” 杨偕、郭谘、孙琳神色一松。 刘纬又道:“重定田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