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军_第十八节荣军农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节荣军农场 (第3/3页)

有人跑题,立即便被主持人制止,提示他跑题了。所以,吴永只是静静地听。

    在全部与会人员发言完毕后,主持人请龙谦讲话,将主持权交给了龙谦。龙谦歪过头笑着问吴永,“请吴府尊讲一讲吧?府尊大人担任县令多年,是地道的亲民官。这方面一定有极好的主意。大家鼓掌欢迎府尊大人做指示。”

    吴永对于鼓掌欢迎的方式很有些不习惯。碍不过龙谦的面子,说了几句关痛痒没有实质意义的话,他说建立荣军农场肯定是良法,等于为军队伤残将士的安置开辟了路。这都是镇守使大人爱兵如子的体现,具体怎么搞,镇守使大人一定是胸有成竹了。还是请镇守使大人定夺吧。

    龙谦笑着说,“吴府尊将我的军,那我就抛砖引玉讲几句。的确,荣军农场是一个事物,谁也没有经验。办好农场的方法不晓得,但标准是明确的,有三个要求,第一,安置好伤残军人,切实解决好伤残军人的衣食住行和成家立业;第二,盈利,就是农场要挣钱,不能赔本;第三的要求高了些,那就是要引导周围农村,用的方法提高亩产,增收粮食,备战备荒。”

    吴永对这三条深为赞赏,尤其是第三条。若是找到提高亩产的法子,上报朝廷,可是大功一件。

    龙谦继续讲,“我以为,以固定的薪酬雇佣农夫耕作是不可取的,那样效果肯定不好,这点不用争论。但将土地分块租给附近的农民也有问题,至少没有体现本人兴办荣军农场的目的。办农场的目的不仅仅是养活部队的伤残军人,重要的是探索如何提高土地亩产的途径。现在普遍存在吃不饱肚子的现象,尤其是在天灾不断的情况下。你们将地都租出去了,你们这些人都成为了不劳而获的地主,坐等收租子,这不行。农场的兴办,要积极引进良种,改变传统的种田方式,摸索出一条可以适用于鲁南的提高亩产的方法。你们将地全部租出去不管了,这些方法就不能用了。我的意见是将你们刚才提出的两种意见集合起来,土地还要掌握在你们手里,雇佣农夫也是必须的,但要让参与耕作的农夫们的收入与收成挂起钩来,多收粮食多收获。农场不一定全部用来种地,我看过了,很多坡地并不适合种庄稼,可以尝试着种些果树,也可以养羊,喂猪,养兔子,养鸡,搞多种经营。rou食很缺,许多人家一年吃不少几顿rou,部队训练力度大,官兵们也需要营养补充。你们农场出产的猪羊鸡兔和水果,部队完全可以以市价购买。有人认为做这些太费事了,不能这么看,即使威胜军右翼奉朝廷的命令调走了,农场一样要办下去,所以要有长远的眼光。挣的钱,全部归农场所有,部队用你们的粮食,吃你们的菜,全部掏钱买。

    你们这些为国征战的老兵们也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既然大家都有志气跟着部队行军打仗,怎么就不能干好这庄稼活?我希望你们经营好这片土地,成为威胜军的后勤基地。不仅搞好这个农场,而且要摸索出经验来,咱们威胜军走到哪里,就将荣军农场办到哪里。既保证部队的供给,又为当地减轻负担。”

    龙谦强调,他的意见仅供参考。农场已经成立,部队对于管理农场的基本思路是,只决定农场的负责人选,徐德义的任命是我定的。干不好,我就免掉他,另选贤能。具体如何经营,你们农场的人自己商议定,办好的标准,就是那么三条。

    吴永奇怪参加会议的不仅有衣着光鲜的士绅,还有一看就是泥腿子的农夫,也兴致勃勃地用鲁南土话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军队办荣军农场,干吗请农夫们来?吴永随即吃了一惊,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一直存在着,但就是在眼前晃来晃去地抓不住。

    什么秘密呢?吴永发现郑家庄的农夫们与大清朝别处的农夫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儿的农夫都显得张扬,敢说话,面部表情极为丰富,宛如上了戏台表扬一般。而别处的,比如怀来的农夫们一个个都生了张木讷的面孔。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晚上,龙谦请吴永喝酒,专门谈了峄县煤矿的事。吴永对于鲁南是一抹黑,但治下有个曾经年产两百万吨的大煤矿还是让他吃了一惊。龙谦说了叫他来的目的,你是兖州知府,我呢,是镇守使,过问此事都在情理中。咱们此去峄县找张莲芬张大人,不是要抢夺人家的管理权,而是帮助他度过眼下的困难。据说这位张大人为摆脱德国人对煤矿的控制很是费了一番心血,功在国家。我很尊重他。修一条从峄县至台儿庄的铁路很有必要,不仅如此,我们可以以煤矿为核心大办实业,比如电厂,完全可以办起来。有了电,其他的产业就好办了。现在这位张大人大概就是缺银子,没关系,这个我来想办法,陆续投入就是了。

    吴永很高兴。当初在李鸿章身边时,他就认识张莲芬,不过因为双方地位悬殊,并深交。龙谦的态度,注定会受到张莲芬欢迎,所以吴永拍胸脯道,“修铁路我是不懂的,但张大人很受李中堂器重,他说好,那便是极好的事。如果龙大人能够拿出银子出来,想必张大人会十分的高兴。对了,退思老弟,你瞒得我好苦呀,不是宁参谋长跟我说,我哪里知道你刚定亲呢?这是瞧不起我!得罚酒。”说着掏出了一张银票塞在龙谦手里,“听说女方就在左近,我可以不可以登门道贺?”

    龙谦当然不会拒绝给陈家这个面子,于是第二曰由宋晋国陪着吴永去了陈家崖,送上了一份贺礼。等吴永返回,龙谦已做好了准备,带了一个骑兵排,再次去了峄县。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