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1章 这是属于他徐年的时代啊 (第2/3页)
四五次恋爱,我也要,不就是冰雨吗?这就学!” “光说没用,这首歌学起来容易,要唱出那种味道可不简单,我是音乐生,我知道有多难。” “技巧很重要,但那种情绪感染力更重要,我在现场听着听着都想上台去跟徐年谈恋爱了。” “伱最好是听出来的,不是见色起意!” “……” “废话少说,想学冰雨的看这里,我已经把冰雨给拆解了,技巧部分全都在这里了。” “技巧有什么,跟谁不会一样?我都拆出了吉他谱曲。” “确实,技巧没用,我已经摸到了一点点情绪渲染方式,希望在现场的观众能再发一发视频!” “天悦怎么这么慢,上次的Live音源出来那么快,这次怎么这么慢!” “算了算了,忍痛支付30元,支持一下徐年的歌手梦想吧。” “……” 除了余今CP再次合体亮相带来的一些简单的名场面,这次演唱会最出彩的部分是‘冰雨环节’。 合唱不算。 主要,合唱已经被骂过一回了。 所以几乎所有常常在微博平台活跃的网民,都在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谈论。 很重要的一点是…… 这个时间点虽然早了点,但已经适合发emo疯了,更适合发想谈恋爱的疯了。 于是就显得全都在讲这个那个,搞得整个微博平台都仿佛要沉沦爱情苦海了…… ………… 不过很快很快,有一股新的风向出现,故意瞄准了一些特别的事情。 怎么说呢,流量明星是一个特殊的领域。 好比,不管徐年跨行搞出来了多少作品,又拿了多少奖杯这个那个,他的基底始终是流量。 这也是他任何一次公众行程都会获得巨大曝光的重要原因。 没有之一。 也就是说,这种基底始终不会被忘记的关键因素是他徐年享受了流量带来的巨大人气收益。 所以,一定会有人绕着弯儿擦边都要带一些额外的节奏。 譬如…… 把一段时间内相对低调的专注于录制综艺的内娱第一顶流成景拉出来对比。 既是故意进行一定的引战,也是有意的进行一系列流量流通。 还包括一些这样那样的目的在里面。 对于一些成熟的自媒体以及媒体机构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套成熟的热度变现方案了。 不论什么热度他们都敢去吃一口。 这会儿有一群人故意引导了一些话题,而且很鸡贼的使用了类网民口吻: “忽然发现徐年这种才是真正的顶流啊,别说内娱,放眼全球也是独一档的; 如果说他第一次演唱会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有郑歌神和盛景华两个大佬帮忙站台,所以才能有那么高的讨论量,那么这第二场就纯纯是个人能力了; 别跟我说余今CP,要知道在演唱会举办之前,徐年自己亲手否认了各种各样的安排,照样很成功; 而且实际上林嘉念只出场了十几分钟而已;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上,徐年才更像是内娱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体顶流; 由此可见,过去的顶流水分到底多大; 我不是针对任何人,我的意思是包括成景在内的所有顶流都根本不能算是成功的; 注意,我的意思是,他们是在任何一个维度上都很失败! 不论是作品,人气,还是商业价值,以及资本运作等等,根本是别说跟徐年比,连相提并论的资格都没有!” 这样的长内容一般不会轻易出现,一旦出现基本都已经准备了一切手段。 果然很快热度就被吵了起来。 再加上徐年相关话题本就是今晚最热门的内容,几乎是分分钟就被送上了热搜。 别的不好说,成景等顶流的粉丝在数据运营、评论控制等方面都非常强悍。 比不上年粉、年黑等群体,比路人吃瓜群众还是强了不知道多少个level的。 自然很快就开始了集中式冲锋。 一时间,微博平台的舆论热度被分成了两个大模块。 一部分网民只关注余今CP和冰雨。 另一部分网民是从不专注任何一个话题,哪里有热闹哪里就有他们。 看戏哪有单看一场的。 这都线上模式了,还不能多凑凑热闹,那岂不是白泡在网上了吗? 成景等各路顶流的粉丝一种防御式进攻的方法展开了发言。 “顶流各有各的擅长,我们更专注的是快乐本身,为什么非要分个高低?” “我承认徐年是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就必须要拉出我们成景出来当背景板吗?” “一点没夸张的说,现在徐年的国内粉丝总量还比不上我们成景吧?” “对啊,怎么就那么笃定的说徐年在全部维度都很优秀?” “……” 年黑也在冲锋。 “带节奏可以,是不是吹得太过分了,抛开徐年那张脸带给他的过度福利,他其实也就那样吧。” “难道没有人比徐年更会唱歌,更会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