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字七书_第176章 西秦东进遭首败,城头变换大王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6章 西秦东进遭首败,城头变换大王旗 (第1/2页)

    李渊的第一要务是站稳脚跟。

    长安城,已尽在他的指掌之间。

    但隋朝毕竟是天下正朔,李渊大兵进入长安之后,代王杨侑身边侍从,虽然全部作鸟兽散,但誓死效忠的隋室忠臣,还是在所多有。

    姚思廉就是。

    当李渊的士兵想进入皇宫内殿时,一直陪伴在代王身边的姚思廉,站了出来,他义正辞严地呵斥道:”唐公(李渊)举义兵,匡帝室,卿等毋得无礼!”

    这番话讲得有理有据,有利有节,军士们都被唬住了,乖乖地站立于阶下。

    代王杨侑保持住一个皇帝最后的尊严。

    但进城之后,首恶必诛。

    即使李渊的五代祖宗都被隋朝官吏给刨了,即使他每次触景伤情时,泪流满面,李渊也必须展示出一个政治家有容乃大的气度。

    于是,他进城之后,效仿汉朝时故事,封府库,收图籍,禁掳掠,军民分别居住。

    秩序井井有条。

    对于旧隋官僚,李渊只处斩了为首的阴世师和骨仪等廖廖十数人。

    长安城,在这一刻,实际上已经改姓李了。

    改朝换代的计划,按照既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李渊的部下们,认为现在万事俱备,是建立新朝的最好时机。

    他们豪情满怀地说:“天厌隋德,历数在唐。……百余日间,廓清帝宅。神武之速,此谓若飞。非天启圣,孰能如是?”

    最后,他们列举了入关称帝的利益,“昔汉高入关,不即自王,项羽后至,悔无所及。公(李渊)虽卑以自牧,须安天下。”

    李渊不急,他比部下们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于是,李渊尊立代王杨侑为皇帝,杨广为太上皇。

    然后,在部下的拥戴下,杨侑走了个程序,册立李渊为为丞相,位在王公之上。

    丞相一职,是权臣上位必要的一个跳板。

    并且,李渊和代王对于权力做了明确的分配。

    代王只是一个吉祥物,负责祭祀等礼仪,所有军国大事,全部由李渊的丞相府决断。

    代王不过是傀儡而已,李渊已成事实上的皇帝。

    李渊并不急于称帝,有他的深思熟虑,一是杨广还在,隋朝天命还未绝,最重要的一点是,李渊来长安城的日子太短,他需要必要的时间,去稳定局面,才能站稳脚跟。

    因为,他将要立即面对一个可怕的敌人。

    那是个非常危险的对手,他就是西秦薛举。

    他和李渊一样,都是一条强龙,并且他骁勇善战的军队,离长安城也很近了。

    他只比李渊晚了一步。

    薛举自称西秦霸王,当然,此霸王并不是西楚霸王项羽,但敢于自称霸王的豪强,无一不是骁悍绝伦的神武之辈。

    事实上,薛举就是这种惊才绝艳的人物。

    他是当世顶尖的武林高手,高大威猛,凶悍善射,号称万人敌。

    但薛举虽然武力绝世,却并不是一个战略大家,打打杀杀,攻城略地,是他的本行,最终也受限于此,成为他的天花板,最终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而已。

    但薛举有他安身立命的本钱。

    他家产巨万,乐善好施,特别喜欢结交英雄豪杰。

    这种人,身处乱世,必然会成为名震一方枭雄。

    隋道混乱之时,他起家于鹰扬府金城(现甘肃碌曲县)校尉,当时,正好碰上州内有盗贼,金城长吏责令薛举招兵平叛。

    薛举抓住了这个机会,从此之后,他一飞冲天,再不可复制。

    他以十三人起家,接纳了金城的几千平叛之卒,这是他掘到的第一桶金。

    薛举打定主意,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买人心,他开创赈救贫乏,这让他很快赢得声誉。

    但他的地盘,却是实打实地拼命厮杀出来的。

    薛举的成名之战,是打败枹罕的一万隋军,然后再招降了二万羌族兵将,这都是精锐的专业士兵,战力非凡。

    薛举的势力就如滚雪球般膨胀,最终蚕食掉陇西全境,兵力达到十三万之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