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理想是樊大娘 (第2/2页)
br> 亓官植悄悄松了口气,原来是犏牛啊,早不,犏牛是可以随便宰杀的牛种嘛。 “要下官找人,倒也简单,国子监算学生如何?抽调他们出来,也不易引人注目。”范铮搓了搓手指头。 亓官植瞬间懂了:“算学生出力,膳食县衙负责,廖录事辗转安排人处理。每人每日三十文的润笔,润资日结,送到监察御史处如何?” 润笔的法隋已有之,在唐朝还有个同义词,义取。 但润笔指的一般是原作的文章、诗词、书画;抄写记录,用“缮写”、“抄录”比较准确。 亓官植并不是错了,而是有意为之,毕竟算钱可就是两个标准了。 …… 孔颖达对范铮的请求,半点阻拦都没有,大笔一挥,盘长等三十名算学生的功课暂且停了,且为范铮差遣,深入市集,学以致用。 算学生们瞬间沸腾了。 在国子监里头,早就熟到闭着眼睛都能到处溜达了,冷清无趣之极,满是人间烟火味的市集多好! 诶,为什么要带纸笔,你哪怕带算盘也正常吧?
但是,管他呢,能去东市看看娘子也好啊! 到了东市,满心期待的算学生才发现,理想是樊大娘,现实是赵飞燕。 呃,东市里少见娘子,倒是婶子、阿婆之类的占多数,即便规划得再好也免不了嘈杂。 东市署依旧那么忙碌,范铮认识的东市府卜乙,也华丽转身,成为正八品上东市丞。 “哈哈,市丞果非池中之物,迈过这一步,海阔空了。” 范铮大笑。 当年的接触,范铮对卜乙的印象极好,果然迈出了很大一步,比廖腾更有前景。 卜乙笑道:“监察御史谬赞。市令要调阅、抄录一年的三贾记录,本官业已安排好。” “不过,丑话前头,这些纪录,最终是要交太府寺存档的,不能有损毁。所以,在公廨里抄录,不得拿原册出公房,房内严禁水火,即便要研墨也得出来加水。” 盘长哀叹一声。 原来,到东市不是来长见识,是要抄东西么? 找书学那些人不是更好么? 范铮一声轻笑:“上官了,每日有三十文润资。” 盘长立刻生龙活虎:“博士,我们一定认真抄录!” 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应,表示一定不负润资。 本来都是些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嗣,甚至是庶人子,家境比常人好,也好得有限。 三十文,可以买一斗五升米了! 两,挣的钱就够一个人吃一个月的米了! 当然,的是算学生,不是力工。 通常体力消耗大的人,更能吃一些。 三十名算学生分十五组,一人负责抄写,一人为辅助,到一定时间轮换,顺便将二物平盛三贾均盛悬平赃物的概念,给这些没见过市面的算学生讲了一下。 盘长他们终于知道,设三贾的意义所在了。 “博士,你不抄录一份么?” 盘长麻利地抄完一页,好奇地看向负手而立的范铮。 范铮的脸忍不住一黑。 哪壶不开提哪壶! “抄你的记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