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36】生死未卜 (第2/3页)
年未理,甩开内侍搀扶,大步走到倒塌废墟之前,浑身颤抖…… 天策卫指挥连忙来到身旁低语:“世子,稍安勿躁,或许消息有误呢?” “若闹了笑话,汉王殿下定要震怒!” “笑话?”朱瞻壑颤抖,现在是担心被人笑话的时候吗? 昨天傍晚,父王身边亲信就回家传信,会在醉仙楼待客,稍晚归去。 这是父亲处事的惯例,又怎么会错? 直至今早,醉仙楼倒塌之事才传至王府,管家听到消息,吓得几乎晕厥,跌跌撞撞跑到他面前通传,也才有了如今一幕。 不过朱瞻壑还是运了运气,转而望向众人:“楼中……伤者呢?!” 众人不敢怠慢,又不知如何作答。 伤者? 哪来的伤者?全死了个精光。 而且,看世子架势,难道昨夜楼中有王府的人? 一念至此,他们更不敢答了。 朱瞻壑展望一圈,看到尸首陈列,瞬间懂了,脸色由白转黑—— “去,快去查验!” 一应亲信连忙上前,一具具小心查探,不敢有丝毫冒犯。 尸首虽是焦黑,但一些随身饰品,玉佩金银或还能分辨大概。 “主看配饰,再看左臂。” 一群天策卫将领一听就懂了。 建文二年,朱棣兵败东昌被困,幸得朱高煦率军赶至解围,却也伤了左臂,豁大一道口子,愈合后呈现一道坑疤凹痕。 即便如此,靖难之役数年,朱高煦也没因伤放任战事,屡立奇功,还得朱棣夸赞,叫他“多多努力,而世子身体羸弱”。 总体而言,朱棣的确有过重立太子之心。 又因这对父子的经历,像极了唐代高祖、太宗,便令朱高煦常常自比太宗,为父开国而立汗马功劳。 可这也是忌讳…… 朱棣当然不会希望,自己如唐高祖般被囚禁宫中。 帝王家事难以捉摸。 很快,查验结束。 一行人来到朱瞻壑面前,既无喜色,也无忧虑,人没找到反而是当下最好的消息。 朱瞻壑也松了口气,然而继续皱眉:“父王会去了哪里呢?” “走,再找,将父王常去的地方都找一遍。” 可天策卫指挥又看了一眼醉仙楼,觉得古怪,他皱了皱鼻头,嗅到nongnong的火药味:“世子,这不是走水,到处弥漫着硝磺味儿!” 朱瞻壑一惊,父王昨夜在醉仙楼待客,偏是出了这种事,还可能涉及火药火器? 他不敢声张,却也无暇顾及太多,只道:“你留下一批人,继续在废墟查找,其余人跟我走!” 众人来去匆匆,直接无视了巡检司。 然而有心人都觉出异样—— “什么意思?” “汉王殿下昨夜在醉仙楼?” “而且现在人找不到了?” 一时间,众人皆惊,连是派人传递消息。 应天府府尹被惊动,接着是六部要员,很快消息传至宫中…… “太子,汉王失踪了!似乎昨夜去了醉仙楼?” “失踪?”朱高炽一脸茫然,好端端的怎么失踪了,“怎么回事?为何又牵扯到醉仙楼?” 下面人磕磕绊绊道:“昨个后半夜,醉仙楼走水,整座楼都烧塌了,无一人逃出生天!” “有人说,是天雷降落,让醉仙楼倒塌,是为不详!” 哗。 朱高炽震惊:“汉王……人找到了吗?” “天策卫到场查了一遍尸首,没有收获,汉王世子又带人去了其他地方,暂时还没更多消息传来!” 朱高炽只觉得惶恐难安。 汉王失踪不是小事,而举城皆知,哥俩关系僵硬,偏是又有醉仙楼走水,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金吾卫指挥上前,小声道:“殿下,还需防备宫城内外……” “就怕汉王世子急而作乱!” 朱高炽吓得一颤,立即颔首:“你去安顿!” “再传纪纲来……” “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汉王失踪这等大事,他们为何还未出动?!” 一时间,各方皆乱。 至中午时分。 锦衣卫入宫求见太子。 朱高炽原以为是纪纲来了,可人到面前,却是锦衣卫镇抚使费先望。 “纪纲呢?” 费先望脸色难看,“太子殿下,可否让微臣近一步说话?” 朱高炽颔首,费先望才踱步而去,凑近几分道:“殿下,纪大人他……也失踪了!” “什么?!”朱高炽整个人都蒙了。 而费先望的话还未完,“卫所里说,昨天傍晚,纪大人与庞英出宫后办事,具体做了什么无人知晓,但最后是有车马将人亲自送到醉仙楼的。” “这一点有马夫左证。” “我又派人与醉仙楼外商户、摊贩、民居核实,确实有人见到纪大人与庞英入楼。” “包括醉仙楼掌柜也是亲自将人迎进去的。” 朱高炽倒抽凉气,又作不解:“醉仙楼上不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