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六章:云高摸不着 (第1/3页)
大周守藏史大庭旧话第二百二十六章:云高·摸不着风允聚灵。 与万物而语。 湖泽…… 一声声疑惑。 什么是湖泽。 此地之灵,不知湖泽。 风允将他安定后的风泽之境,万人劳作,野兽饮泽而嬉戏,虫卵以泽而破生,草木以泽而繁衍之态,以幻境,告知众灵。 又听。 四周之山响动。 所谓山神是真的存在。 但它们按照天道而存,顺应天道,而非人道。 沧海变迁,这些山自然知晓湖泽。 对于风允所愿,牺牲一些山石,换取繁荣一山,自无不可。 天道无私,只为道也。 遂,万物皆允。 但只依靠这零零散散的力量,是比不上当初风允借黄山之势的。 想要开山填隙,引水造湖泽,需要更多的势。 何势? 万众一心之势! “在大庭,在禹越,在百越,在楚时,都见万人之心,一同之力。” “而在楚国时,得见《周易》中,比卦,下坤上坎,方能在此时整合,以成同心为势,顺势归一。” “比卦·顺势归一之术!” “轰隆!” 雷声更甚,电闪雷鸣,这耀眼的光芒映在山风的脸上。 他捏紧手中的《列国·百越》,盯着高举青枝的风允,与之对比自己的力量,方晓得自己是多么渺小。 手中的这份书,记载了风允力量的来源,何其重也。 而此术也非如此轻易能施展。 天地似在风允眼中晃动,但却是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转。 “洪…” 不知何时,水流灌入的声音闯入风允耳边。 远处,那几条潺潺涓流,此时涌现出大量水花。 水流入这片广阔的山地。 水,随着大势而聚来,蔓延在这片风允选择的山地之中。 但夜郎山地之间,浅浅的泥土下,就是山,山中有缝隙,存不住水。 为此,只能—— “剥卦,下坤上艮,是为山地紧密,振山撼地。” “如今山地本分离,其振山撼地,只为合拢其缝隙。” “咚!”青枝轻敲地面。 山地之间,如同地龙翻身,不断颤抖。 有着这周围山峰的允诺,此术倒也快速。 山风紧抓住九尾,木讷地看着四周的地面不断起伏,很快又稳定。 地陷三尺,那远处出水口也被山势崩塌的山石所掩埋。 如此,也可将那来往的水兜住,不会渗入山隙之中,或者幽幽流走。 “走,带你去开山引水。” 风允翻身,骑着九尾,伸手将山风拉上来。 九尾飞跃。 天边雷声阵阵。 寻着水汽,风允寻着那些山涧溪流。 此时手中,那代表了《列国·百越》的斧钺出现在手中。 风允曾经以此开山,泄去风泽之恶风。 此时也准备以此斧钺,开山引水,聚水为湖泽。 “我在楚国时,少看周易,多看楚国国情,而楚国以《周易》为道者,少矣,其书也不过几篇文。” “但比大庭时,要多不少。” “其中还有一卦,名解,下水上雷,静极而动,正如冰封之河,春日惊雷一般,破封开道。” “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夜郎无冰河,山势阻道。” “今日就借惊雷之势开山,解无道之难。” 引雷。 当初的欧冶也能在铸剑之时,引雷而启灵性。 如今风允却是引雷开山。 “解卦·破封开道!” 天雷轰鸣。 随着风允的斧钺而出。 一道斧光飞纵,雷电紧随其后。 “轰!” “嘭!” 雷击山峰,从中裂开。 而山对面的水流,也顺着这条道,缓缓引流而来。 一连开六山,日夜兼程,有玄气庇护,风允也不得不时常歇息,那烙饼与rou干早已食尽,此时只能食野果,饮泉水,方足。 而观这六山之水势浩浩荡荡,奔腾入此地。 也不觉辛劳。 “滴答滴答……” 大雨再临,似助其威。 风允骑白狐,身后如今已是一片水泽之境,还在不断扩大,怕不需多久,这里就会成为一处可供整个夜郎繁衍生息的湖泽。 “若是水势进出趋于平和,此处也是一处方圆十数里的湖泽。” 方圆二十里的湖泽,水陆并存,滋养生灵。 虽说比不上在风泽的百越国,那坐拥方圆上百里大泽之地。 但这里的水域,也够多山可食的夜郎,数百万人的生存。 以至于,风允余留在西边些的平缓之处的耕地,也足够浇灌。 “只需凿渠引水,就可灌溉这贫瘠的土地,养土十数载,也能成一片沃土。” 大雨倾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