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虾米_第一章 书院扬名(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书院扬名(一) (第2/2页)

府下人送上的‘文翁石室’的学子服,这是战袍了,姜小虾心里明白。

    当一身清新的姜小虾出现在李义府面前时,李义府开始嘲讽起来:“两月不见,你倒像是去当了樵夫猎人。”

    “这就叫上山可伏虎,嘿嘿!”姜小虾见李义府很有信心,应该是准备这次比考很充分。

    “老爷,少爷,姜郎君!刚刚‘文翁石室’的人来通知,‘文翁石室’在外学子务必三日内返回考试。”李府管家小跑着进来禀报。

    “还好,小虾你没误了时辰,明日老夫就送你们进‘文翁石室’!”李父点点头。

    姜小虾和李义府不约而同的对望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战意,大战一触即发!这是士子们期盼已久,也是一次盛会。

    饭后,姜小虾向袁天罡和李淳风打听药老以及仙谷驰援云梦泽的情况,袁天罡表示还没消息,不必担心,安心考试。袁天罡还交给姜小虾一个锦囊,叮嘱若事态紧急,方能打开。姜小虾白了袁天罡一眼,难道我还会跳崖不成?

    第二天天还没亮,李父就来敲姜小虾的房门,朦朦胧胧间,姜小虾穿衣洗漱,然后跟着李义府上了一辆马车,马车朝‘文翁石室’方向行进,这个时辰,围观者也要睡觉,所以李府外面没人。

    ‘文翁石室’坐落在成都城文庙前街,数千年几乎没有变化,按照古人学习入学的特点,‘文翁石室’算得上是小学、初中、高中一体,从‘文翁石室’出来的学子,已经是人才了,须知再升就要去读国子监太学了。入学的年龄和学期的长短完全按照个人资质,像杨不名和李义府这样的天才少年,三年就能毕业。

    自隋以来,科举制成了寒门的敲门砖,入学不比现代简单,有些孩子为了能就读‘文翁石室’,一边自学,一边等待,有的一等就是数年,这也与古代学校较少有关系。原来的姜小虾所以蝉联三届榜末而没被劝退,一来当时天下初定,人口锐减,隋末战争数千万户人口锐减至不满千万,‘文翁石室’实行的季考与游学帮助了姜小虾。二来姜小虾是信相寺推荐的。

    姜小虾与李义府下了马车后,进了‘文翁石室’,迎面站着一个更早的学子,此人清秀俊美,正是那‘文翁石室’第一人,杨不名。

    “李义府,你来了!”杨不名脸上没有明显的表情流露,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的自信。然后杨不名看了一眼姜小虾,说到:“哦,姜小虾,你也来了,这么说我们‘文翁三杰’到齐了!”言语中没有丝毫嘲讽。

    “杨不名,没想到你来得更早!”李义府眼中燃烧着斗志,眼前这个略显清瘦的男子,正是益州学子第一人。姜小虾则很看不透这个杨不名,他对我的态度为何如此平静,仿佛‘文翁三杰’是同一级别似的?

    “我听祖母说过你的事迹,我也知道你,杨言书是我族叔!所以我知道姜小虾你也并非凡鸟,那么我们三人是不是要让这个‘文翁三杰’响彻益州呢?”杨不名看了眼姜小虾,点点头。

    “为‘文翁石室’而战!”李义府伸出手掌,杨不名会意也伸出手掌,然后二人看着姜小虾,姜小虾同样伸出了手掌,三人手掌贴在一起,互相加油。之后李义府笑盈盈的与杨不名走了,姜小虾则是走了另外一个方向。

    李义府与杨不名在甲班,姜小虾在乙班。古代的快慢班,并非是以成绩为依据,是根据个人条件区分的。总体说来,居住城郊和城内,家境较好,有充裕时间学习的,一般选甲班,这样一般三到五年毕业,同时学校还会提供有偿食宿。而需要生计和农忙的学子可以选择乙班,这样毕业的时间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至于说原来的姜小虾,不提也罢。

    乙班的学堂宽敞,由于崇尚周朝的礼仪,仿效孔子讲课的场景,此时的学堂并非如电视剧里面一般。而是清一色的茶几配席子,不过席位不是很多,如果乙班的学子全部到齐的话,是坐不下的,有些学子只能盘腿坐在地上,比如姜小虾。这倒也没有什么歧视的分别。须知孔子教徒弟也类似于此,七十二徒弟有茶几和席子,七十二名以外的算是旁听,想要坐的权利,大可以超过前面的人,也算是一种激励。

    接近先生座椅,最靠前的席子上已经坐着人,姜小虾认识,吴伟,乙班第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