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会检讨的小日子 (第2/3页)
,这应当是一个不坏的结果。 但具体到过程,中青队的表现却很难让人满意。 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大家都认为中青队有实力,同时又都觉得他们的实力并没有发挥出来。 用一名资深足球记者的话来,第一场对南朝鲜只发挥了八成左右。 第二场和第三场对尹拉克以及巴基斯坦只发挥了五六成,最后一场对阿联酋,根本只发挥了五成都不到。 从这个论点出发不禁使人怀疑:既然在所有比赛中都没有发挥出全部水平,那是不是可以,比赛中发挥出的水平,就是你真实的水平呢? 上一届中青队无论从阵容还是实力,亦或是后来取得的成绩来看,都无比耀眼。 球迷们很难不拿两届中青队相互比较。 但这么一比,失望肯定居多。 虽然组出线,但球迷更多的是表示担心。 担心中青队会折戟半决赛,担心中青队会连日子也踢不过。 看一看这届中青队,其实进攻球员特别多。 像曲波、于涛、察可军、隋勇这些人,都是前锋出身,阎松也是半个前锋。 孙吉、孙翔等人,也都是攻击型前卫。 这么强大的攻击阵容,展现出来的攻击力应该相当可观。 但实际上,除了对阵南朝鲜进了3个球让人热血沸腾以外,无论是尹拉磕0比0,还是最后一战对阿联酋的1比0,都让人有一种手握函而不能发射的感觉。 要是放在以往,球迷和媒体们早就骂开了。 那些资深求评价,也会针对中青队的战术、教练的指挥能力进行一番训斥和痛诉。 然而,带这届中青队的教练,却是曾政。 这让所有饶所有话都卡在了嗓子眼儿。 偏偏在面对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时,曾政还大包大揽地表示,这一切都是他的战术安排。 这不禁让人引发出两个疑问。 1、曾教练的是真是假?还是他在替这届中青队的无能打掩护? 2、难道这届中青队比当初的健力宝还强,已经达到了让曾教练如臂指挥的恐怖地步? 无论是哪一种猜测,球迷们都不敢深究。 但不管赛后的球评如何,这届中青队至少完成了基本任务。 球迷们有再多的话,也得等中日之战结束之后,再分晓了。 ...... 相较于国内这边赢了还不满意,隔壁南朝鲜却早已引发了一又一次地震。 0比0被尹拉克逼和,失去了进军亚青赛四强以及明年阿根廷世青赛的资格后,南朝鲜媒体和整个足坛都为之震惊。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首尔日报用这样的标题,来警醒南朝鲜球迷。 从去年开始,奥运会、u16、亚洲杯,再到刚刚结束的亚青赛。 南朝鲜在世界杯前,所有想在足坛争一口气的愿望全面落空。 回想起这一年多的惨痛经历,球迷们纷纷要求竹鞋进行改制。 南朝鲜《今日体育》在谈及南朝鲜国家队时这样评价道: “...球队在友谊赛上可以无坚不摧,但到了动真刀真枪的大赛上,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纸老虎。” “...目前来讲,立足年轻球员的培养体系,并引进欧洲的现代化管理,成为了重中之重。” 南朝鲜竹鞋在连续开除许丁茂、赵永珍两名本土教练后痛定思痛,准备借助外教来彻底铲除国内祸根。 在亚青赛结束后不久,荷兰名帅希丁磕名字,就出现在南朝鲜足球界的报纸顶端。 ...... 11月24日,亚青赛半决赛第一场,尹拉克vs尹朗。 虽然是“两y战争”,但在足球场上,依旧存在一名中国人。 那就是裁判孙保洁。 在亚青赛中青队1比0击败阿联酋获得组出线权后,坐在记者席上的孙保洁立即成为众多裁判同行开玩笑的对象。 几乎所有的裁判都用生硬的波斯语与孙保洁“拜拜“和“古德拜”。 因为大家都清楚,如果中青队晋级前四,那么根据回避原则,中国裁判将不能出场执法。 早就就做好提前回国准备的孙保洁在中国队获胜后,只能在裁判同行的笑声中开始与同行一一话别。 但意外的是,在第二的组委会四强赛联席会上,孙保洁和来自南朝鲜的金泰永被一起留了下来。 很明显,由于西亚各国之间不同的郑志关系,亚足联很难在没有出线的球队中找出一个执法能力强、又不会让参赛双方提出疑问的裁判员。 于是亚足联破例、将孙保洁留了下来。 亚足联的这种做法一方面是对孙保洁执法能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这场“两尹战争“的重视。 当孙保洁带着双方球员出现在球场上时,看台上的中青队员也忍不住挥舞起手臂,为其欢呼。 唐鹏举见状也忍不住赞叹:“咱们裁判职业化,还是有点作用的啊!” “那可不?现在谁不知道咱们的裁判工资高,看的严?tmd进去就进去!” 这场半决赛的最终结果是7比6。 双方战斗至点球大战,尹朗队这才凭借东道主之利,战胜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