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调教_第88章 割rou补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8章 割rou补疮 (第2/2页)

证书,邓斌还先后荣获“女企业家”、“十佳新人”、“先进工作者”等桂冠。

    在大旗的掩护下,截至1994年5月,直接与新兴公司签订集资协议的一级集资者就有7个省、市的368个单位,31名个人。至于二级、三级集资者更是数不胜数,一场浩浩dàng)dàng)的集资风暴席卷全国。

    1992年底至1993年上半年,集资风潮登峰造极时,邓斌平均每个月都不少于8000万进账,到1994年事发时,集资总额已经达到32.15亿元之巨。

    除了不断翻新的故事,邓斌还推出不少集资明星镇,江就是其中之一。一个镇就为新兴公司集资3900万元,其中2700万元为个人集资款,涉及3000多户近4800人,占全镇总户数一半以上。而这些地方后来都成为集资案的重灾区,至今仍没有完全缓过来。

    在1992和1993年,邓老太最风光的那两年,她俨然成为整个无锡市的财神,只要帮她集资,就能轻松成为百万富翁。

    真正严重的是,无锡不少企业家因此放下主业,干脆为邓斌“打工”,一时间,无锡的诸多产业都因为资金和人才流向邓斌而停滞,只有娱乐业获得空前发展。无锡民间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一个邓斌使无锡的发展倒退10年。

    新兴公司空前繁荣,鼎盛时,每天都有近亿元进账,但在繁荣的背后,是越来越大的黑洞。

    自启动新兴公司集资以来,邓斌只利用巨款做过几笔小买卖,以亏本为主。原因很简单,邓斌不仅天生没有经营的才华,更没有经营的心思,靠经营来钱太苦太累太麻烦。

    1991年至1994年7月,新兴公司总共亏损3178.28万元,要支付高达60%的年息,不仅需要不断扩大集资,还需要模拟经营。邓斌为保持新兴公司的贸易外衣,每年都拿集资款上缴利税,使新兴公司看起来很实在,很美。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真正烧毁邓斌美梦的不是欠息欠债越来越多,而是国家从1993年起不断紧缩银根,邓斌的新集资变得越来越困难,集资规模不断减少,而欠息越来越大,游戏难以为继。

    为了苦撑自己的“信用”,寻求转机,邓斌仍坚持为缴税,并拿出数亿为前期集资款付息,但终究抵不住新集资额的急剧下滑。

    1993年4月,新兴公司集资高达9060.25万元,5月就降至4345万元,7月又降至1450万元,8月更是一下子猛跌至450万元,到10月份,只有30万元!

    邓斌彻底走到了末路。

    1994年7月14,政府正式批准,对邓斌集资案进行追查,最终不仅邓斌本人罪责难逃,她的几大靠山也无一幸免。

    1994年7月28,邓斌从深圳潜回无锡时落入法网,1995年11月29,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新兴案6名主犯的终审结果,邓斌、姚静漪被判处死刑,并于当上午执行枪决。

    白崇光说,这个老太太很会迷惑人,很会给自己罩上光环。

    她谎报经营利润,多交370万税金,她耗资91万元邀请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家属分三批出国旅游;她花费850多万向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慷慨赞助;她花70万元竞争拍回一名大学生的科技成果,然后束之高阁;她出手10万元为秘书陈怡捧回一项“无锡小姐”冠军的桂冠;她捐资15万元为开元寺铸钟;她撒出30万元为吴文化公园建阁。

    她为掩盖非法集资的真实面目,串通不法港商将非法集资款人民币兑换成1818万美元,由北京兴隆公司汇给香港友和贸易公司和香港华利公司,再由这两家公司汇至新兴公司1223.58万元,办了28家假合资企业,并以此大吹大擂,做足了文章,为自己罩上美丽耀眼的光环。

    杜天堂笑笑说,这就是包装啊,看来这个老太太的思想很超前啊!

    ------------------------------------------------------------------------------------------------

    nul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