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章 至善一言仙浆溶 (第2/2页)
怔无言,暗自沉思…… 轻风伴当,涟漪物芳! 老道士双眸一凝,负手而立,他仰天说道:“天网恢恢,报应不爽。行善积德,方为正道呀!” 说完,老道士不理呆立当场的刘善,径自走开了。 老道士与刘善的对话,声音虽然不高。 但是,此音聚而不散,随风往复,传播四方; 此音,覆盖了整座小镇,传入众人的耳中,是语言清晰,字字入心。 坐在家中,也能听到大街上两人的对话声,令全镇百姓惊呼神奇,无不敬畏。 刘善沉思良久,恍然大悟,他一心开明,“锁”解、郁舒。 不仅仅是他,镇中所有百姓,此时此刻才如梦方醒,精神为之一振…… 在镇管刘善的带领之下,世居于此的秣陵人,在湖畔边立了一块石碑,以此为小湖定名为——“百家湖”。 石碑一面刻着“百家湖”;另一面刻着一首诗。 诗曰: 天降陨石落地碗, 只为盛进乾坤浆。 厚德载物人行善, 风云捧付与君尝。 一字一言涤阴霾, 神仙临凡化道妆! ………… 从此之后,全镇一扫颓势,百家湖之名不胫而走。 随着百家湖声名鹊起,传言也跟着多了起来,并且越传越离谱。 其中有一条传闻说,天上的仙君独饮之时,一滴仙浆不慎滑落坠空……
其间,仙浆被云神风仙、各路神明截取了绝大部分。 所剩不多之时,最后落在了小红山地界之上,化成了一汪仙湖。 这正是: 一滴仙浆,从天而降, 落入凡尘,神君难挡。 化山为湖,万世陪疆。 ………… 百家湖又名百家仙湖,很多人慕名而来,瞻仰仙迹。 连带着秣陵小镇也红火了起来,是百业繁荣,人丁旺盛。 再之后,小镇不断向西发展,将百家湖囊括其中。 渐渐的,秣陵由小镇升格为小城; 又从小城升格为大城…… 世居于此的秣陵人,感念仙人开化,自立碑起,家家行善,人人积德,不敢或忘仙人教诲。 秣陵美名远播,成了一座远近驰名的至善之城。 ………… 南域,清风山,云雾朦胧,郁郁葱葱。 左水东已被革籍出山,严格地来说,他已经不能算是沧波门弟子了。 左水东离开秣陵镇之后,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登山一拜。 他已是外人,就不好直飞青山,只能按着拜访礼仪,山门通传…… 玄袍少年来到山门之处。 只见这里无人值守,牌坊前立着一块大石碑。 石碑高约三丈、宽一丈,上面刻着四个大字——“封山百年”。 “封山百年?难道宗门出事了?”左水东站在石碑前静静思索。 少顷,左水东决定上山一观。 他朝着碑后的牌坊刚迈出一步,一个披胄挂甲的大将,登时就从石碑中钻了出来…… 大将身长约有三丈,体型极其魁梧,他一手执枪,一手叉腰,威武不凡。 大将俯视着左水东,嗓音威严道:“山已封,请回!” 语音宏亮,不容置疑。 左水东抬头望着大将,拱手道:“将军,因何故而封山,还请告知。” 大将面无表情地看着左水东,道:“我奉太乙真宗掌教之命,在此封山驻守。 至于何故,我却是不知。请回!” “太乙真宗?封山……”左水东心中急思,“难道是因为那件事,沧波门受到了惩罚?” 左水东细细想来,应该不差。 思及此处,他转念一想,“既然沧波门被太乙封山,那我就不能硬闯了。” 左水东退后两步,鼓荡法力,朝着山内高声喊道: “左水东特来拜见群和、群秀两位前辈…… 左水东特来拜见群和、群秀……”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