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习俗(一)(153) (第2/2页)
她的冷嘲热讽是习以为常了,就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柳杏梅说:“没想到你还会跩文了嘿真是老太太背手进鸡窝——不(捡蛋)简单呀!连范仲奄的思想你都懂得了我真是怀疑!” “没知音的人生是可悲的!” 柳杏梅噗哧一声笑了,说“像你这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也配谈知音这话你也就是只能对我说说而已,要是让别人知道了,肯定那个人会满地找牙的!” “为啥” “把牙笑掉了呗!” “鼠目寸光,连我的智慧都被你贬低了!实话对你说吧,我也就是没得志罢了,要是给我机会呀,就是给我个牙签我也能把地球翘滚个儿了,那样可以扬眉吐气、光宗耀祖的,你——” “咱家这房子结实不” “又咋了” “小心你这舌头都能把它忽悠坍了,我可怕做冤死鬼的!” “别怕,要是那样,咱俩就算是没白头偕老,倒也是黄泉路上有伴儿了。” “这话咋听着——” “不顺耳吗” “像是你在打如意算盘似的呢” “你不愿意呀” “我还没想好呢!” “都一个绳上的蚂蚱了,还想把绳挣断了往别处蹦达呀” “有这想法,等待实现!” “你的想法要是成熟了,也许我会给你机会的!” 柳杏梅一愣,歉意地说道:“我只是开个玩笑,你可别当真。你说说,你有啥志向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要学诸葛亮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你呀,是想为这个满洲国效力吗” “你会认为这个满洲国是你的国家吗” “当然不会了,这只是侵略者建设的伪政府,中国人是不会认可的。” “仗剑向天吼,一啸到云头。驱逐倭寇,还我山河。”陶振坤举起枪,以瞄准的姿势在屋内移动着像是在寻找目标。 柳杏梅一笑说:“用不用我在你的脊梁骨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呀?” “你要效仿岳母刺字,倒是好事,不过那也得等将来咱们有儿子时往他背上刺好了。你要给我刺,这是充大辈了,小心会折寿的。” 这时,柳杏梅带有惊讶及欣喜地想:别看外表其貌不扬的陶振坤,典型的东北一个平庸壮汉,可在他的内心世界里,也有着理想与抱负,是个爱国者。也许正如他所言,他是个大智若愚之人,从这一刻起,真的要对他刮目相看了。若要公平而言,陶振坤并非是丑陋不堪之人,或者说是她把他跟英俊人物来比较了,那自然是有点儿逊色,不过就是与再丑的人相处久了,那又能丑到哪儿去了,这只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罢了。再俊的人看久了也平常了,再丑的人看久了也顺眼了,看来真的是不能以貌取人。 “在孤陋寡闻的这深山之中,你就是想去抗日,怕是也没机会!” “那就等待时机吧!深山藏虎豹,田野埋麒麟。运昌哥活着时,常对我说‘身为热血男儿,在国家危亡之际,岂能坐视不管,那样枉为炎黄子孙’!” “那他咋没去参加抗日队伍呢” “这个我不知道,但他有时行踪诡秘,我想他不单单只是为了找寻藏宝,有时一出去就是几天,大概是在别处也参与了抗日活动。” “你嘴里口口声声的这个英雄人物,可惜我却无缘一睹他的风采!” “这是苍天不公,让他英年早逝啊!”陶振坤的声调里带有悲痛之情。 “现在谈论一个死人,这几乎是与这个世界无关的事了!你说,你知道为啥爹会在那口大棺材上雕刻出一对鸳鸯吗” 陶振坤闭上眼睛,长长呼出一口气说:“不要说这事。” “你明白是啥意思” 陶振坤突然愤怒道:“我让你不要说了!” 他说完,把枪放在炕上,转身出去了。 柳杏梅苦笑了下,心里在想:看来他是明白的! 陶振坤在灶台上的香炉碗中,他再点上一炷香。当他来到东屋门口时,站在那里犹豫了下,因为柳杏梅的话让他产生了顾忌,所以轻咳了一声后,稍一停留才撩帘迈步进去,屋内香烟缭绕,但还不至于呛人。见父母俩像是都睡着了,他就放轻了脚步来到柜子前,将那几个香炉碗都点上一炷香后才退了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