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郑氏四代目_第二百三十七章 召见黄宗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七章 召见黄宗羲 (第1/2页)

    ,我乃郑氏四代目

    黄宗羲闻言微微瞪大了双眼,目光中蕴含着一丝惊讶一丝嘲讽,“冒昧动问,殿下可曾看过老朽的著作。”

    郑克臧点点头,轻声道: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出自先生《明夷待访录》首篇《原君》,乃是本王最爱的一篇。”

    黄宗羲看向郑克臧眼光中的嘲讽消失了只留下惊讶,表现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郑克臧心中哂笑,主动出言替他解围道:

    “先生是想问以本王这样的身份怎会喜欢《原君》所传达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吧。”

    黄宗羲点点头拱手道:“让殿下见笑了,老朽确有疑问,依老朽看来殿下亦可称君,应该对《原君》深恶痛绝才对。”

    郑克臧没有回答,他继续掌握着谈话的节奏,转而问起其他。

    “康熙应也拜读过老先生的著作吧,却屡次征辟先生为官,何也?是否伪帝亦对先生的《原君》赞不绝口。”

    黄宗羲犹豫了一下,不确定地道:“北京那位未曾评价过《原君》,我也没有见过他。”

    “先生早年抗清的事迹天下皆知,所著之书亦是名扬士林,伪帝不可能不知,但仍多次征辟先生入北京,不是吗?”

    黄宗羲听完后叹了口气轻声道:“说句难听的话,北京那位确实对士林优容,老朽不否认他是英主,甚至说是圣天子也不为过。”

    他一边说着一边打量了下郑克臧的脸色,见其并未有异状才微微放下心来。

    郑克臧虽然面上不显,但听完这番话心中自然不舒服,还不待他出声反驳,黄宗羲自己先拍了拍自己的脑门了然道:

    “是老朽糊涂了,北京那位是看重了老朽在士林的影响力,都是政治作秀,那位怎么可能真正认同老夫所写。”

    说到后边,黄宗羲的语调渐渐开始悲凉起来,他苦笑着摇摇头继续道:

    “连老夫也将其视为了英主甚至圣天子,不得不说北京那位对外表现的形象确实是无可挑剔,士林也确实很吃这套。”

    一口气说完后,黄宗羲看着郑克臧问道:“想来殿下想让我担任承天府学的山长只怕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吧。”

    对黄宗羲能自我反省、迅速醒悟的本事郑克臧艳羡不已,该说不愧是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的黄梨洲嘛,这种时刻都保持着批判精神的状态正是现下文人士大夫们所缺少的。

    难怪他会对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做出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他骨子里就是个叛逆者,怀疑着一切,思考着一切,即便是对已经在自己脑海中根深蒂固的认知也不例外。

    想到这里,郑克臧语气愈发和缓。

    “先生误会了,不管先生信与不信,我对先生的学说和思想确实敬佩。”

    来自后世的郑克臧自信在这方面绝对比康熙皇帝更加包容,一个见识过后世民主社会的人,很难把黄宗羲提出限制君权的思想当作洪水猛兽,即便他本人就是位君主。

    见黄宗羲一幅不以为然的样子,郑克臧皱起了眉头沉吟下提议道:

    “空口白牙的先生自然不相信,这样好了,先生不愿意去东宁当山长也无妨,但我素闻先生喜好游历,想来东宁的风光先生还未曾领略过吧?先生尽可携着弟子去东宁游历一番,那边处处保留着明制,想来先生也是愿意多看看的。”

    黄宗羲闻言心头一动,下意识地就想要答应,但略微思索后他还是婉拒了。

    “并非我对殿下有任何意见,实在是犬子尚在北京编撰史书,老朽已是古来稀,若真的去了东宁,海舟劳顿不说,只怕此生与吾儿再难相见,父子天伦实难弃之,还望殿下垂怜。”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郑克臧即便爱黄宗羲的学问和思想此刻也不禁生出了怒意,但他脸上仍保持着笑意道:

    “哦?倒是不知先生的公子在北京修史,既然如此那我便不强行安排先生了,但我的底线也很简单,在我大明辖境内先生随意,先生应当明白我的意思。”

    黄宗羲起身欲辩,被郑克臧挥手制止。

    “言尽于此,先生若执意想要回乡,那也简单,等本王大军打下了浙江,先生尽可归家荣养!来人,送黄先生回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