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287章:此非为仁,赵祯帝王生涯的一道坎! (第1/2页)
<\/b>苏良赤衣出禁中,官家称病不见臣。 此事引得朝堂一片震荡,群臣皆慌乱,但无人知晓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日晚。 文彦博、范仲淹、欧阳修、唐介、包拯等人全都去了苏宅,但苏良以感染风寒为由,未见任何人。 这一次,苏良的心是彻底被伤透了。 …… 深夜,曹皇后寝宫内。 赵祯坐在桌前,不知不觉已喝了两壶曹皇后亲酿的羊羔酒。 曹皇后安静地坐在一旁,只负责倒酒。 赵祯不开口。 她便一句话不说,只在一侧默默服侍着。 自从曹皇后有子后,赵祯与曹皇后的关系便亲密了许多,但论恩宠,还是张贵妃宠冠后宫。 不过,赵祯烦闷之时,还是喜欢找曹皇后。 曹皇后喜静,能懂赵祯的苦与累,这种善解人意的守护,让赵祯很是舒心。 赵祯一边饮酒,一边回味着苏良的话语。 他很纠结,非常纠结。 自打赵祯记事起。 真宗皇帝、刘太后、晏殊以及许多经筵官向他灌输的治国之策,都是儒家的王道仁政与偃武修文之策。 而今。 大宋因变法已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赵祯若依晏殊之言。 践行“可与西夏战而不与辽战”的策略,坚持兑现澶渊之盟,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富国富民的内部治理上,或许可为大宋换来百年和平。 当然,这个前提是辽国也不撕毁盟约,与宋开战。 从目前的趋势看来,辽国是不愿与大宋打仗的。 若如此兴宋。 那赵祯在余下的帝王生涯中,必然能成为一名小有成就的中兴之主。 反之。 赵祯若依苏良之言,以收复燕云或灭辽为变法的最终目的。 那就需提前布局。 向军伍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可能会为抢夺先机而率先引战。 前者稳妥,后者凶险。 前者尙儒家之仁,后者效法家之霸道。 前者有极大概率让他成为一名有成之君,使得大宋享太平安稳。 后者有可能让他超越太祖功绩,成为一代圣君,甚至无限接近千古一帝,但也有可能让他成为穷兵黩武、使得民不聊生的暴虐君主,甚至是亡国之君。 说白了。 赵祯还是不自信。 对自己不自信,对大宋的军事实力不自信。 故而,晏殊的一份奏疏,就让他动了撂挑子之心。 但苏良的一番话,又让他不甘于此。 …… 赵祯端起酒杯,再次一饮而尽,然后看向曹皇后。 “皇后,此刻,没有君臣,只有夫妻。朕且问你,朕有时处事是不是过于优柔寡断了些,可以说是天下最不像皇帝的皇帝了?” 其实,赵祯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缺陷。 今日,令他心情郁闷的主因。 不是苏良的谏言,更不是苏良赤衣出禁中,而是他的犹豫不决,摇摆不定。 当下,赵祯有绝对的权力cao纵全宋变法的走向。 他若依晏殊之言,莫说一个苏景明,就是整个变法司都无法阻挡。 但赵祯没有主见。 他看过晏殊的奏疏后,便跟着晏殊的想法去做了。 这种性格,实乃君王大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