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2章 中秋 (第2/3页)
:“放这吧,我收拾就行。” 徐慧真白了他一眼道:“我还没到走不动的时候。” 说完就拿着碗筷麻利的出去。 徐得庸摇摇头,得,不识好人心的娘们。 饭后,徐慧真去前面食堂看了一圈,身为私方经理,她还是要纵览全局的。 回来,她看着小理儿玩。 而徐得庸不出车又闲着没事的时候,就在家里做木工,做一些普通大众的桌椅板凳,回头他会交给刚子,让悄摸摸卖掉。 用的木头,有的自个的,有的是让刚子在外面寻摸来的,而且,他还让刚子寻摸好木头,名贵红木、黄花梨啥的。 还真让这货寻摸了两根,让牛爷给长眼之后,都被徐得庸拉回家里珍藏起来。 牛爷看的也喜欢,毕竟牛爷才是木匠手艺的高手,考验真本事,徐得庸那点道行还比不了。 “哐哐哐。” 徐得庸凿孔干活,徐慧真娘俩是他的忠实观众。 过了一会,马瑛这小姑娘来了。 徐得庸瞥了她一眼,哎,好好的一个漂亮小姑娘却喜欢木工。 小姑娘隔三差五的上午过来,午饭前就离开。 有时候徐得庸出车,小姑娘便在家和徐慧真聊的挺来,偶尔徐慧真有事,还会担起照顾小理儿的活。 这样免费的劳动力哪里找? 所以徐得庸也是倾囊相授,将自己那一点木工手艺都教给了马瑛。 小姑娘学得慢,但心里有谱,每天都在进步。 互相打过招呼,徐得庸随口问道:“你哥呢?” 马瑛道:“不清楚,可能跟着白小刚跑乡下去了。” 徐得庸愣了一下,才想起“白小刚”是刚子的大名。 瞅着不像好人的家伙,却起的这样一个名字。 他点点头也没有多问,随即安排她干活,免费的不用白不用……咳,不对,是手艺需要多练! 正干着活,有人来找,是个搬家的活,有几样稍微贵重的东西让拉,徐得庸自然满口答应。 一些搬家搬贵重东西的活,知道的会慕名来找他。 因为他多出力不多收钱,不像别的“板儿爷”,不意思意思就给你磨洋工。 当然,有条件也不会让徐得庸白出力,给,徐得庸就收着,不给,徐得庸也不多要,滋当锻炼身体。 徐得庸扔下手里的活,穿上外套出门。 徐慧真嘱咐道:“你干活悠着点,别太拼。” “知道了。” 徐得庸满口答应着,出门骑车而去。 他一走,马瑛便放松了很多,开始和徐慧真话多起来。 小姑娘对徐慧真挺信服的,更是把她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之一,经常会请教一些问题。 徐慧真洗了两串葡萄道:“好了,你一个小姑娘家家的喜欢木工活做什么,休息一会吃点葡萄。” “谢谢慧真姐。”马瑛笑了笑。 “啊……。”小理儿见此立即伸了伸手。 徐慧真笑着道:“哦,理儿也要吃啊,真是一个小吃货。” 马瑛也过来捏了捏理儿的小脸。 徐慧真坐下一边喂着小理儿一边拉家常道:“哎,瑛子你是不是对你得庸哥有啥误会啊,他在的时候,我看你话不多,没有现在放的开。” 马瑛眨了眨眼睛道:“没有,我是把他……得庸哥当师傅看待。” 徐慧真笑着道:“他比你大不了几岁,以后甭拿他当师傅,他木工水平比牛爷差远了。” 马瑛心想:“我可是见过徐得庸出手的人,秒杀他们姐弟俩不要太容易,能放的开才怪。” 不过面上还是笑着点点头。 …… 徐得庸回来的时候路过大栅栏“聚顺和”,听到有人扯着嗓子喊道:“甜桃!8分!” 这声音宛如和男高音一般,穿透空间,离八丈远都能听见! 只见装满桃子的挂斗卡车,就直接卸在门口空地上,堆的老高! “聚顺和”亦是创办在清末的老字号,卖果脯、干果海味,那是久负盛名。 类似的还有隆景和等铺号。 当时这类铺子都是山西人经营的,从掌柜的到学徒的,全是山西老乡,所以大家都管他们这类铺子叫山西屋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