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撷萃_魔改思路参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魔改思路参考 (第2/2页)

br>
    这样才会有尊重的反馈。

    有一些年纪大的人是很可惜也很可怜的,一把年纪了,按理说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可是言行之间为老不尊,让人无法尊敬。

    该有的没有,这不是可惜复可怜吗?

    如果有选择,那么会不会想着去改变呢?

    而郭靖的土味情话之所以一定要说出来,那是因为现代节奏快,大家都是自己长大的,很容易有不安的情绪,安全感一部分来自他人的给予,一部分也来源于自身。

    郭靖这样的真话,也是情话,无论说的人,还是听的人,都会有一种安全感,还会觉得温馨呢!这不是在创造稀缺吗?

    之所以把改编的构思说出来,也就是想让看武侠的孩子们,也是大小孩子们,哪怕是很大的大人了,看武侠,看到熟悉的情形,还是会忆及过往,好像回到孩子时期,这时候也是个大小孩呀!

    这些大小孩子们看到了改编的过程,他们会心领神会,也会不自觉地运用到生活中。

    比如说谈恋爱时,爱之初体验会有觉得怪怪的,没有适应过来,于是不去正视,反而逃避,还反感。

    别说是爱之初体验,到了一个新环境,接触新事物时都会有这种感觉。

    这时候很容易两人闹掰了,如果把郭靖的土味情话看进去的话,就可以拿来运用,可以跟人家说,虽然我也想谈恋爱,也想成家,可还没适应过来,现在仍觉得怪怪的,想否认想逃避,可我真的不想失去这段感情,失去你,要不然再尝试一下,看看是不是可以顺利适应?

    这么说的话,很有可能挽回来的。

    假如真有人这么做的话,一定要反馈,剧组看到了,会增加信心的。

    而且创造不一定在特定行业,在生活中也可以去创造,懂得创造生活的人,将来的生活怎么可能不美好?那本身就是热爱生活,真诚对待生活的表现。

    按照现在的观点,原著中郭靖和黄蓉是有不适宜之处,所以才需要改编。

    这两个形象不是属于原著,属于武侠,属于影视的,而是属于青春期孩子的偶像。

    如果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活出偶像的样子,这是一种鼓舞,一种希望。

    本来艺术形象和观众就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

    当然说得难听一点,就算武侠要灭亡,那么也要先感谢一直以来默默关注的爱好者。人家不是图这声谢,而是要去看到他们。

    武侠从辉煌到如今的衰微,外界怎么变,这些小孩或者说这些少年还是赤诚地热爱。

    没有感谢,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去做。

    这也是我情愿先看到他们的原因,别以为书里的英雄才是光彩照人的,现实中这些默默无闻的朋友才是真正的好汉。

    因此别说才十五岁的女孩,哪怕是黄蓉,真要欺负她,别说是办法,那是还有好多办法呢!

    如果不是因为她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真以为她就什么都好吗?

    当然目前虽然武侠遇到了危机,可焉知不是转机呢?

    如果是转机,那么更要感谢这些默默付出的朋友,天下大事,必成于细,这都看不到,叫人哪有相信的底气?

    要好的话,尽可能先让他们好起来,如果小日子好过了,那么多一点关注,捧个场,也不是难事儿。

    而且留心看看那些魔改而不受用,吃力不讨好的,有哪一点是考虑到这些武侠爱好者的呢?有没有去关心过他们呢?

    当然一味地想着自己,看似自私,其实和只顾着看主角光环,有时候是出于一个动机,那就是逃避。好,明天继续!

    2021年9月23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