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下太平,喜得龙子 (第2/3页)
就如禅让之后的刘协。 人家以前假假也是一个皇帝,你给一个侯位出去,那是打人家脸。 不说刘协自己,就说那些汉室遗臣,也是面上无光的。 所以,为示大方,张坤还是给了一个王位。 再怎么样的安乐王,也是王位啊,要给待遇的…… 好在,这位汉献帝本身没有什么太大的实力,并不用实封领地,只是在朝中享福,身份清贵,实权是没有的。 这也是“安乐”的真意了。 荀文若当初提议的这个名号,其实有着深意在内。 你只管安乐过日子吧,别的事以后都不用管了,一些小心思,也全都打消为好,免得惹祸上身。 与“安乐”封号异曲同工的还有“逍遥”,但凡封了这个,就算再傻的臣子,也能知道,这就是闲散王爷,并不会投靠到他门下去自寻死路。 而曹cao和袁绍则不同,这等级数的大佬,就算是降伏了,你不给个一州之地用来安抚,天下人都会戳脊梁骨,认为新天子陈元真刻薄寡恩,不似人主。 所以,张坤限制时间,准备整顿辖下各州事宜,分封官位,各自守土,并且,选拔精锐兵马,挑出北伐将领,就是给他们这个缓冲时间。 给他们一个集中兵力,与自己决战的机会。 新朝刚刚建立,天下人大抵是不承认的。 多数在心里嗤笑,认为张坤又是一个袁术,甚至,比起袁术还不如。 虽然他的地盘更大,实力更强,但是,百姓和士族可不会理会这么多,他们一向以家世论贵贱。 袁术出身四世三公家族,他称帝虽然人人喊打,但是,却也没什么人认为他就没有资格称帝,只是觉得这家伙太过心急了。 而张坤呢,他这称帝就差直接把造反写在脸上,就算是扯上一个禅让的理由,明眼人也全都明白,所谓的禅让,无论是哪个时代,其实都是“逼宫”的另一种说法,证明不了任何东西。 人心不服那是自然。 “这一仗不可避免,曹cao和袁绍不会降,他们舍不得手上的权利,而咱们,也需要这一场大战……新朝建立,岂能不见血光,无累累尸骸奠定根基,又哪来的稳固朝廷?” 郭嘉此言出口,众人全都陷入沉思,内心认可。 终归是要打上一场,不打得天下诸侯臣服,这个朝堂,这个皇帝,那就是个笑话。 …… 四月十九。 张坤率八千骑兵,五万步卒,拔师北上,以吕布、赵云、张辽、太史慈、高顺、许褚为将,直取河北。 5月20辰时,张坤渡河,领三千龙骧骑,一路摧枯拉朽,破曹军主力,生擒曹cao。 不降者尽皆斩杀。 至于曹孟德本人,张坤也不得不承认这位乃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但是,对方威望太高,手下忠心者也太多,实在是留不得。 于是,斩杀曹cao于万军之前,传首四方,于是,曹军乃定。 整编兵马,原地休整三日后,张坤汇聚万骑,直取邺城。 路遇文丑、颜良,一刀枭首,破骑兵,军临城下。 劝降三遍之后,当日攻城,灭袁家,斩落袁绍脑袋,四方臣服。 袁绍不愧深得士族爱戴,就算是兵败被擒,仍然有十数位文臣武将跟随。 这一次,张坤就没有再手软,但凡心中抵触不愿臣服者,直接抄家斩首。 五月二十八日,兵锋横扫四郡,北地乃安。 派出吕布镇守幽州,防着乌桓等外族入侵,张坤班师返朝,回首一击, 六月二十一日,张坤打破襄阳,刘表府前誓死不降,并大声喝骂张坤乃乱臣贼子,所立伪朝难服人心。 于是,荆州刘家夷灭,支持者尽皆抄家,再过十日,益州投降,张坤迁刘璋父子出川,派流官任职,安抚蜀地。 就如郭嘉所料,天下三月即平,往日里打得不可开交的各大诸侯,非死即降。 张坤兵锋所指,一片玄黄。 直打得天下失声,就连高谈阔论的士子,也开始学会谨言慎行,安分守己,不敢有半句非议大乾天子。 八月十五,人月两团圆。 张坤号令迁都长安,充实六部,重新划分郡县,取消州牧大员,并发出榜文,招慕士子,于各州各郡各县各村,集中教授识字,宣扬大乾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