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二章:我已足够伟大 (第2/2页)
线原本就没什么优势的湖人彻底丢失了篮板与对篮筐的直接攻击。 不过克里斯保罗与科比布莱恩特的确是有两把刷子,他们加上保罗加索尔硬是将进攻玩出了华丽的光彩。 分差在微弱的攀升。 时间却在快速的流逝 萧洒一直坐在球场下,尽管时间很快就过半,但他还是纹丝不动,他知道队友们的潜力还没有全部挖掘出来。 果然,格里芬连续两次暴扣再度将分差缩小到了7分。 而后斯蒂芬纳什上场,他在最关键的时刻带起了一波rungun 这波rungun瞬间就让快船队的分差缩小到了3分 滴 湖人队请求暂停。 菲尔杰克逊也沉不下气了,比赛还剩下不到四分钟,快船队竟然在没有萧洒的状况下将分差缩小到了3分。这是多么被动的状况啊,比赛已经到了悬崖边缘了,天知道待会儿萧洒会发起多么猛烈的攻势 菲尔杰克逊的屁股再也不能安稳的坐在板凳上了,而快船队这边却是一片兴奋昂扬,士气旺盛的很。尽管萧洒没有表态要上场,但是现在他们的士气已经被完全的激发出来,他们甚至都忘记了萧洒不再球场上这一回事了。 或者说,他们已经将想法转变成了没有萧洒我们也要干一点了不起的事情。 萧洒喜欢这个时候的快船,这种意气风发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很快,比赛重新开始。 太阳队还是跑轰,阵容便成了斯蒂芬纳什,jj雷迪克,贾马里奥杰弗里斯,布雷克格里芬以及达科米利希奇。 这套阵容要速度有速度,要进攻有进攻,要防守有防守,要领头羊还有两届mvp斯蒂芬纳什。 从本质上来说,的确是华丽到掉渣的配备,即便没有萧洒,也拥有掀翻任何球队的潜力。 而现在,他们面前站着的球队是洛杉矶湖人。 他们能否掀翻这个巨无霸呢 当比赛开始,湖人队完成一波进攻后,快船迅速的跑动起来,斯蒂芬纳什再度重返追风的少年,他引领者球队打出了一波又一波的快攻。
而湖人队也仿佛梦回0607,那两年正是湖人队与太阳队纠葛最深的两年,彼时的太阳与湖人简直互为苦主,两支球队将互相伤害演绎到了最高境界。 现在,斯蒂芬纳什再度拿出了互相伤害的气势 而他,也的确做到了。 他领导的这支快船成功的距离比赛还剩下4秒钟的时候将分差缩小到了1分,并且还拥有球权,也就是说现在比赛的主动权掌握在快船手里。 此时,根本没有人去在意萧洒有没有在场,因为即便萧洒没有上场,快船队也已经表现出了如此恐怖的战斗力。 快船队今晚是怎么了萧洒竟然在第一节之后就再也没有上过赛场,他一直待在板凳席。而更加奇怪的事情是,快船队竟然还占据了比赛的优势这似乎是在给联盟扇耳光啊,即便将克里斯保罗交易到湖人依然没有用,因为他们还是干不过没有萧洒的贫民快船队。 最后时刻,萧洒出场冷血干掉湖人,这是最好的剧本。 不,我认为最后时刻,应该让斯蒂芬纳什来干掉湖人,这才是最好的剧本。 tnt的演播室里为最后的绝杀球做起了激烈的争论。 与此同时,湖人队板凳席那边也在积极的讨论着这件事情,他们的重点也同样放在了两个人身上,萧洒与斯蒂芬纳什。今晚斯蒂芬纳什的手感火热,而萧洒是快船的领袖,他们俩是最有机会去执行绝杀的球员了。 所以,湖人队给出的策略是分兵主要照顾这两个,如果萧洒没有上场的话就主要看防斯蒂芬纳什。 然而,萧洒还是没有给他们这个假设。 萧洒走上了球场,他面带着笑容,居高双手享受着全体快船球迷整齐一致的杀声。 他仿佛就是为绝杀而来的,他仿佛在场下坐了那么久就是为了这个大场面而生的。 所有人都在讨论萧洒的绝杀球次数,因为萧洒现在唯一的缺点就是绝杀球过少。 而现在,他似乎迎来了这个机会。 科比布莱恩特第一时间追上了萧洒,他认为萧洒没有可能会放弃这次绝杀的机会,这是他对萧洒的自信。 很快,主裁判吹响哨声。 萧洒迅速的跑动了起来,而贾马里奥杰弗里斯,布雷克格里芬,都在给做挡拆,斯蒂芬纳什被安排在了场外发球现在的局势非常明显了,快船投绝杀的人一定是萧洒 几乎每个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包括湖人队的球员,所以他们的防守注意力瞬间就被萧洒给牵动。 萧洒在绕着球场跑了一圈跑到三分线外的时候,斯蒂芬纳什快速的传球了。他将篮球又快又急的扔向了天空方向并不是朝向萧洒。 顿时,科比布莱恩特意识到了上当了。 禁区 他猛然回过头去,却发现德安德鲁乔丹乔丹已经窜入了禁区,此时湖人禁区空无一人 他赶紧前去追防,但是已经为时已晚,德安德鲁乔丹高高跃起快速的抓住篮球狠狠地砸向篮筐 轰 篮架都被砸的晃动起来。 在他进球之后,时间还剩下0.8秒。 湖人几乎没有可能再完成一次反绝杀了。 我早就说过,我能在任何时候搞定安德鲁拜纳姆。我已经是当今联盟第一中锋了。拜纳姆现在坐在板凳席上,而我在完成绝杀,这就是我与他的最大区别德安德鲁乔丹在完成绝杀后显得格外兴奋,他一直在对着场边的一台摄影机在那喋喋不休。 萧洒却显得很平静。 湖人队请求了最后一次暂停,科比布莱恩特走向了萧洒,他很不解:为什么不是你 因为这不是我的比赛。萧洒回答的很淡定。 可你会永远被冠上不擅长命中绝杀球的称号。 那又怎样我已经足够伟大还有人配对我评头论足吗 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