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 授圣彼得堡以柄 (第2/2页)
遇水搭桥。 海参崴的桥全部都是铁桥,这让沃龙佐夫对海参崴的工业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阿穆尔去年从美国进口了超过10万吨钢铁,今年进口的数量估计会超过20万吨。” 乔治坦诚。 阿穆尔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快,完全是乔治用钱一点一点砸出来的。 沃龙佐夫不说话,透过车窗,一直在看阿穆尔河对岸的清帝国。 海参崴到伯力之间的铁路是沿阿穆尔河修建的,河对岸就是清帝国。 此时已经春暖花开,河对岸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却没有人口居住。 沃龙佐夫几乎是一瞬间就明白了俄罗斯帝国的历代殖民开拓者,为什么对南下念念不忘。 清帝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 沃龙佐夫知道清帝国内部的土地兼并很严重,每年都有无数清国人因为没有土地流离失所。 清帝国却不允许清国人进入这一地区,任由这些土地白白荒芜,沃龙佐夫很难理解这种行为。 “所以,这就是你南下的原因?” 沃龙佐夫所说的南下,跟乔治的南下是两码事。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 乔治不想讨论这个问题。 圣彼得堡已经在南下这个问题上多次表明态度,乔治老老实实守着他的阿穆尔就行了,不需要为帝国开疆拓土。 火车一路向北,沿途每隔几十公里就有一个火车站,围绕着这些火车站正在修建居民区,火车站周围的土地也有开垦的痕迹。 这就是修铁路的意义。 没有铁路,殖民开拓就只能依靠河道进行,受季节限制很大。 有了铁路,移民就能沿铁路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西伯利亚太大了,几十万人撒进去,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沃龙佐夫也是在来到海参崴之后才认识到,只依靠俄罗斯帝国的力量,一百年内都休想开发阿穆尔。 所以乔治是不得不引入清国人和高丽人来发展阿穆尔。 而不是德国媒体所谓的黄化。 “阿穆尔可以耕种的土地还是太少了。” 沃龙佐夫知道阿穆尔的上限在哪儿。 阿穆尔多山地,传统意义上是无法耕种的。 凭借阿穆尔现在已经开垦的土地,养活个一两百万人还有可能,再多就养不起了。 这也是沙皇不担心乔治威胁的原因。 只有一两百万人的话,完全无法威胁到总人口超过一亿人的俄罗斯帝国。 所以沙皇才会对乔治南下这么警惕。 阿穆尔河对岸,可都是没有开垦的荒地。 乔治如果越过阿穆尔河,那么阿穆尔地区可以承载的人口就将大幅增加,这是圣彼得堡绝不愿意看到的。 巧了,乔治还需要从清帝国输入人口,所以也不愿意和清帝国开战。 那就等。 至少要等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之后,俄罗斯帝国和阿穆尔,才能为下一阶段蓄力。 “这没关系,等铁路修通之后,这些问题就都将不复存在。” 乔治故意授圣彼得堡以柄。 等海参崴发展到粮食不够吃的时候,乔治就会从欧洲地区调运粮食来阿穆尔,满足阿穆尔的日常消耗。 这样做肯定会加大阿穆尔对圣彼得堡的依赖。 可是不这样,乔治就无法得到真正的信任。 沃龙佐夫总算松了口气。 只要阿穆尔还需要圣彼得堡,乔治就不会造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