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谋生1984_199:威胁还是底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99:威胁还是底线 (第2/3页)

间过得飞快。

    最近王孝特别忙碌,场站的事情基本都让李冠平他们负责了。

    他就是每去看一看。

    看着两种草药生长的都很不错,一片欣欣向荣,他仿佛看到秋收的喜悦。

    他专门去找了米青松来现场看,米老很满意,是他也没有想到这杨子岭的气候和环境这么适合种植草药,更是没想到这种事就被王孝这样一个外来的新手一下子摸着了门道,歪打正着。

    王孝则是趁机和米青松谈了收购的问题,米青松大概估计下产量,觉得如果没有意外,一亩地保守可以产一百斤左右。

    二千亩地就是二十万斤,目前两种草药的价格都在两块多,运气好的话,可以卖到五十万元左右。

    即使在这个估算的基础上打个八折,那也是四十万进账。

    米青松对这样的效益非常惊讶。

    主要是他从来没想过有人能包下一座山去种植草药。

    这个年代,人们刚从温饱线上挣扎回来,心里想的都是如何多种粮食,填饱肚子。

    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些乱七八糟的草药,更不用去种草药了。

    很多时候赚钱就是这样,很多门道之所以能获得很大的收益,并不是这种行当又多困难,而是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或者是想不到有这种门道。

    钱,最终都聚集到有想法,又有魄力的人手里了。

    面对米青松的惊讶,王孝很巧妙地将一部分功劳给了米青松,是他教导有方,并且趁机让米青松介绍一些出售资源。

    王孝很会来事,他出的销售价格要比清泉草药供销社里都还要低两毛钱。

    这样下来,如果是二十万斤,他就会直接因此损失四万元。

    这四万元就是给米青松的。

    他告诉米青松,自己就卖这个价,也不提高价和低价的问题。

    米青松开始还不理解,但在王孝的暗示下也终于明白过来。

    顿时心里暗暗喜悦,觉得王孝这年轻人很上道。

    这就相当于是王孝让他做了一个中间人,那两毛钱一斤的份额就是给米青松的利润。

    反正米青松已经退休,不属于单位人员,也不会存在什么犯错的问题。

    供销社收购的价格又不高,公家没吃亏,收到的药草质量又好,不是次品货色,不管从哪个方面来,他都没有啥问题。

    王孝并不惋惜利润被分走一部分。

    他知道自己最大的困难不是种植,而是如何将这么多的药草销售出去。

    就靠给供销社出售,也不知道能要多少,如果只是数量很少,他就要去其他地方的供销社询问,甚至去东北或者南方一些中药厂去谈出售的问题,这太耽误时间了。

    药草不比一般的原材料,制药厂都相当谨慎,不是熟悉的药草还真不一定要。

    因为不同地方因为水分土壤气候的影响,种植出来的药草严格来是有区别的,要成药就必须重新研究新的性能。

    米青松是行业的专家,手里的资源很多,王孝从开始种植的时候,就一直想着要借助他的资源,因此他才会经常以求教为名,去看望米青松,带一些烟酒之类。

    时间久了,铁打的心肠都可能被融化了,更不用是米青松这种本来就热心肠的老人。

    他听到王孝的提议,当场就拍胸膛他来为王孝介绍资源,一定帮着他销售出去。

    支持这种家乡的资源发展,他责无旁贷。

    按照生长周期,还有三个月左右就能收获了,王孝似乎看到漫山遍野的金黄色或者银白色随风飘舞。

    心里别提多舒畅。

    随着王孝逐渐繁忙,已经不可能亲自给文远大酒店送东西了。

    张文远现在是安排人定期来取。

    而且他们都订购也由随机性开始转向计划性。

    由酒店提出要什么,这边尽可能满足。

    酒店则是每月结账一次,加上鹿血酒,每个月进账都有五六千元。

    这些钱王孝都存进了储蓄所,存折由妻子保管。

    他在外面忙碌,就是为妻子谋取一份稳定的生活,让妻子在别人面前不会抬不起头来。

    将钱给妻子保管,她负责场站内各种花销,包括所有人都工资支出,一方面让她参与到自己都事情中,另一方面掌握钱,就能给妻子很大的安全福

    王孝本来还有护林的职责,可如今山里有金凋在上面盘旋,中间有吴文化他们和狗子们,根本就不会有人敢来做什么,这方面的工作他几乎就不用cao心。

    只是每个季度需要去子午岭场站报道一下而已。

    文远预制厂那边,王孝也是投入了很多精力。

    厂子办起来,各种老问题还是相当多的。

    总有些人,还停留在以前吊儿郎当的过往里不可自拔,没有将新老板和新规矩放在眼里,所以要祛除这些顽疾,又不能让所有员工有逆反心理,不费点功夫可不校

    预制厂如今是张文远的姐夫在负责,也是个相当精明的家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