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二章 演习 (第2/2页)
看着他的样子,杜守义扭头对龚小北笑道:“看来咱们的宁军长对烧饼面包不是太满意啊?” “没有没有,挺好的。”宁建国回过神来,连忙说道:“现在还吃不准,少的话三四个,多的七八个。” “嗯,我知道了。把刘光福也捎带上。” “好嘞。” 龚小北有点担心,道:“你们要注意安全,那儿不是学校,要是有点事叫人都来不及。” “知道了。” 杜守义想了想道:“不用单练跑酷,也可以结合那儿的地形,玩玩打仗游戏嘛,或者说演习更严肃一点。你肚子里那么多班排案例正好拿出来消化一下。” “能跟他们讲吗?” “当然,除了格斗技巧,其他的你自己掌握就行。哦,别提西点,桑赫斯特。” ...... 时间转眼到了七月六日,礼拜六。 “叮,宿主今日签到奖励为,‘同兴堂’烩三丁x10。” 这道菜肯定是系统从历史长河里捞来的,因为同兴堂现在早就不在了。 老京都一直有着八大堂,八大楼,八大居的传说,这中间有什么说道呢?其实是按经营面积来区分的。 堂最大,能办堂会的才叫堂。台上戏班子唱戏,台下宾客吃饭,气不气派?所以老京都的‘堂’主要集中在皇城根下,各大王候府第所在地。按后世说法,就是‘市中心地段’。 说到‘堂’,还要再扯一扯京都冷饭庄和热饭庄的事。冷饭庄只接一些预定的大生意。比如宴会堂会,红白喜事等等,这些饭店一般谢绝散客。 京都以‘堂’命名的最开始基本都是冷饭庄,以后顺应潮流‘堂’也开始接散客。不过台上有名角唱戏,台下推杯换盏,看着就不是老百姓该去的地儿,这和后世高档会所有些类似。
老京都人亲友小聚吃个饭,也不会选择‘某某堂’,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事。 三十年代,堂大量关张。国难了,没心思歌舞升平了,也没心思办堂会了。到了解放时,八大堂只剩下‘惠丰堂’一家硕果仅存。 ‘堂’下来是‘楼’。楼是标准热饭庄,每天营业,宴席散客生意都接。楼之下是‘居’,再之后就是‘馆’,总之等级森严,你一看招牌就能知道它是什么规格档次,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说句实在话,‘堂’贵就贵在地段、排面、氛围,菜谱以‘席面菜’为主。但要论起‘食不厌精’的话,它们真没什么好说的。上会所的讲究一个身价,有几个真正在意酒菜好坏的?这是一个道理。 同兴堂在八大堂里有点特殊,它背后倚靠的是整个梨园行。梨园行里诸如祭祀拜祖,焚香收徒之类事务都会放在这儿,这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 而‘烩三丁’是同兴堂的招牌菜。 ‘三丁’指的是火腿丁,海参丁和鸡丁。鸡丁必须是带皮活rou,不能用鸡胸脯rou糊弄,勾芡要用藕粉和茯苓粉混合而成。三丁入口,不柴不木,齿颊留芳,是道非常适合在夏秋食用但不太下饭的菜肴。 杜守义对这样的菜兴趣不是太大,他关上空间,继续处理起眼前的病人来。 这个病人不是厂里工人,而是工友家没劳保的老母亲,来工厂医务室‘蹭医’了。遇上这样的情况要是想开药肯定不行,但要是不费耗材,又不是太忙的话,厂医们往往顺手就帮这个忙了。都是一个厂的,没必要太较真。 今天的情况还有点不同,这位工友是专程冲着杜守义来的。 以前厂里如果出现伤筋动骨的情况厂里处理不了,都是直接送医院。但现在有了杜守义,再大的伤哪怕断了条腿,治疗基本不用出厂门。 杜守义的伤科针灸是大师级的,伤科是高级,也就是博士级别。见闻色加成后就更厉害,直接‘x’光机下cao作。有了几次神cao作后,名声怎么可能不显?今天这位病友就是特地慕名而来。 治疗完病人后杜守义没急着走,他和厂医老蒋在医务室聊起了天。 “这样太影响你们正常工作了。要不写个告示?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让他们下班后到义务诊所去?” 老蒋没弄懂杜守义的意思,道:“都是一个厂的,不太方便吧?我这儿倒是没什么。” 杜守义嘿嘿一笑,没再说什么,他就是要不方便,就是要大家有意见。都舒服了李奎勇怎么进来?不过现在为时过早,先做做前戏预演吧。 抽完一根烟杜守义就走了,没再多聊,在医务室这儿说话要特别小心。 老蒋也是‘黑又亮’的主,三年后指定要倒霉。医务室里要只有他一个人那还罢了,聊聊天说说病例挺有意思。可还有小任和吕护士在呢,谁知道她们会不会一转身就拿小本子记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